【香港】這齣戲,你相信嗎?

文章日期:2024年03月08日

【明報專訊】在正式開始3月的香港藝術節觀劇馬拉松前,2月尾一口氣看了3場show,分別是香港音樂劇藝術學院的《会社人間》、再構造劇場的《郵差》和香港演藝學院想不到戲劇節的《形相之外》。

對筆者來說,《会》的賣點其實是作曲、作詞和編劇的鄭君熾,他是《大狀王》的男主角之一,接下來會有《雄獅少年》的表演,沒想到他唱得之餘,還可以單人匹馬寫出一齣音樂劇,要知寫音樂劇需兼擅文字與音樂,實在令人佩服。雖然情節有點老套,講一個實習生經歷職場的波譎雲詭後,由單純小伙子變得心狠手辣的故事,但音樂的美總是能讓觀眾投入在戲劇世界。

在《会》之中單純小伙子的成魔之路,緣於被不同同事欺負,然後不再信任其他人。沒有經歷過爭奪比併,就不會明白「不忘初衷」的重要。《郵差》(第一部)的故事非常真摯,講一個專門幫陰陽相隔的人送信的窮郵差,這個設定讓作者可以用幽默而輕鬆的形式探討生死議題,無論是未能侍奉親人的內疚,繼承理想的迷茫還是對愛人的執著,都可以一一藉信件細訴。

在劇場讀信,可以很沉悶,導演甄拔濤選用體驗式劇場形式,讓觀眾在西九自由空間後的兩段斜坡戴上耳機邊走邊聽,各種擺設有心思但未做到環境與書信內容有機地結合,想起筆者曾看過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的《逝言書》,同樣是邊走邊聽信件的作品,觀眾一邊走上斜坡一邊聽着男人行刑前的心聲,走路帶來的心跳加速與耳機內男人行刑前的心聲相合,極為深刻,期待《郵差》的第二部曲可以對觀眾體驗有更多嘗試。

最後是在風波之中的演藝學院,「想不到戲劇節」是導演系學生的畢業作品,今年其實有兩個表演,第一個是被取消的《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第二個就是《形相之外》。大眾也許只記得前者,而後者門票未有售罄已悄悄落幕,說到底會關注學生作品的大多數是業界人士,以及導演演員的親朋戚友,如果不是被取消,或許沒多少人留意到演藝有個「想不到戲劇節」。

翻查《明報》報道,演藝學院創辦「想不到戲劇節」是要導演由策展戲劇節開始,親手處理道具布景服裝燈光音響,帶領演員完成表演並成為真正的theatre maker。取消一個表演,受影響的不止是導演,還有畢業演員失去公演機會,燈光音響學生的努力付諸東流,當然打擊最大的,是學生對藝術自由的信心。

說來《形》是一個叩問藝術為何物的故事。男主角Adam本是不修邊幅的毒男,在與女主角拍拖後積極瘦身,甚至隆鼻並蛻變成型男,連朋友的未婚妻也愛上他,這個愛情故事的最後,卻是揭曉女主角只視Adam為「人體雕塑」,她以愛情和謊言的力量改變他,這是女主角心中真正能帶來影響的藝術。藝術有邊界嗎?筆者相信是有的,那邊界其實是希望自己與世界能夠確實變好的真誠,藝術家要持續反思自己的自私與偏執,說到底人在世間走一遍,目的與意義也不過如此。

作者簡介:香港編劇學生

文:劉螢

設計:賴雋旼

編輯:何詩韻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相關字詞﹕香港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每日明報-副刊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