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都會館藏 174件無底價上拍

文章日期:2024年03月08日

【明報專訊】博物館珍藏的珍品,是否「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最近,有拍賣行接受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委託,拍賣一批中國瓷器及玉器珍藏。有機會將博物館藏據為己有,自然令一眾藏家心跳加速,部署擴展自己的珍藏系列。174件珍品將不設底價上拍,於本月中紐約亞洲藝術周期間向藏家揮手!

大家可能以為頂級博物館藏從來只可遠觀,但其實它們有時也會流入拍賣市場。例如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每年均會檢閱館藏,找出相像或類型重複的藏品,再安排拍賣釋出,所得資金則成為典藏基金,讓博物館購藏更多不同類型的藏品。

紐約邦瀚斯拍賣行宣布,獲得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委託,即將舉行「傳雅濟慈: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珍藏中國藝術」專場,拍賣其館藏的一系列清代瓷器及高古玉器。拍賣行表示,專場以「傳雅濟慈」(Passion and Philanthropy)命名,以頌揚博物館百年來的樂善慷慨,以及對藝術收藏的滿腔熱忱。

百年館藏 來源顯赫

174件珍品全數不設底價上拍,相信會成為藏家和古董商兵家必爭之地。單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幾個字已是藝術和市場價值的保證,藏品全數來源顯赫有序,來自24名美國收藏名家,包括Samuel Putnam Avery(1822-1904)、William Rhinelander Stewart(1852-1929)、Samuel T. Peters(1854-1921)、John D. Rockefeller Jr.(1874-1960)等。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逾35,000件,涵蓋歷史逾5000年,其亞洲藝術品收藏的規模龐大又全面。1879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創辦人及榮譽董事Samuel Putnam Avery把1300餘件中國及日本瓷器交予館方,當中82件將亮相今次拍賣會。邦瀚斯副總裁及美國區亞洲藝術部主管Dessa Goddard強調,這系列藏品在成為博物館藏品後逾一個世紀才首現拍場,非常珍貴;邦瀚斯中國古董藝術部環球主管Asaph Hyman形容,是次館方釋出珍品,讓藏家有機會欣賞一段精彩的收藏史。

清代玉器青花瓷矚目

今次拍賣的矚目珍品之一,是清乾隆/嘉慶綠地粉彩軋道錦雞花石圖螭龍耳瓶。瓶身的背景色彩柔和高雅,琺瑯燒製過程中的色彩變化很大,能如此精準控制,足見工匠經驗和判斷力。瓶身的螭龍耳手工極精巧,屬頂級作品。另外一款珍貴的清末仿古玉勒子一串二十六枚,同樣見證工匠的究極雕工,每枚玉均有獨特的色彩和形狀,拿在手中逐粒觸摸,感受每粒玉石的獨特重量和質感,玩味極高。青花瓷器也是今次的焦點,拍品中一款清康熙青花開光花卉山水博古圖蓋罐,蓋和罐均品相優良,能齊套保存至今實屬難得。蓋罐上的青花色彩鮮艷奪目,花卉山水圖案活現眼前,放在客廳能為全屋增添活力和雅致。至於一款18世紀青玉褐斑龍凌波濤擺飾,應該也令不少藏家垂涎。青玉質感極高,褐色和白色分佈悅目,褐斑龍凌波濤造型充滿活力,恰好是最佳的龍年收藏對象。

傳雅濟慈: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珍藏中國藝術

拍賣日期:3月18日

拍賣地點:紐約邦瀚斯

網址:www.bonhams.com

文:呂一心

設計:賴雋旼

編輯:朱建勳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收藏]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