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來過奧斯陸的,相信都會記得這裏的Folketeaterpassasjen走廊,因為除了有Sean Henry的Woman (Being Looked at)及Marc Quinn的Kate Moss雕塑外,還有歷史悠久的Folk Theatre。它公演的都是我沒有興趣的主流戲劇演出或音樂劇,所以縱使經過這劇場數百次,我還是從沒有踏入劇場。
機緣巧合,在一個寧靜的星期日下午,忽然我要走進劇場,看一套傳統音樂劇Miss Saigon。這部1989年首度演出的音樂劇就是很boomer,屬上世紀舊時代的產物。不過,也不是沒有讓人感動的地方:看着一眾亞洲裔演員能夠有機會擔演重要角色,不再只演二三線配角;故事背景是越戰,音樂劇在結尾時說明大部分演員是越南裔,父母都是逃難來到挪威,以難民身分定居,讓整件事更有意思。
種族題材青春劇 揭制度腐敗
今時今日,戰爭再度成為日常。在歐洲,烏克蘭的戰爭仍然持續,不少烏克蘭人仍然有家歸不得,在歐洲各地以難民身分流居。同時間歐洲各國的右翼政團持續獲得更多議會席位,導致移民這話題仍然極具爭議,像英國的盧旺達庇護計劃便擾攘多時,極多爭議。正好,2月20日在BBC首播的最新電視劇Boarders着墨種族話題,來得十分合時。
英國經歷了疫情及脫歐後,最近有數據顯示其已成為最貧窮的西北歐國家。面對通脹,國內貧富懸殊加劇,低下階層最深受其害。有移民背景的人口當然佔低收入水平人口的大多數,尤其黑人社群長期面對社會不公,更是艱難。
英國的寄宿學校都是有錢上流社會的遊樂園,像最出名的伊頓公學(Eton College),入得這些寄宿學校的非富則貴,通常都會出人頭地,成為政治人物又或是領袖。這些學院的學生中,白人自然是大多數,黑人十分少有。Boarders就是講述5個來自低下階層的黑人學生在寄宿學校的故事。
這5個學生當然本身根本沒可能入讀這間高等寄宿學校。他們能夠成為轉校生,全因學校被醜聞影響形象,所以希望藉搞PR來改善形象。他們推出獎學金,特意招收故事中的5名黑人學生洗底。劇集充滿階級及種族意識,很能捕捉現今的zeitgeist(時代精神),有很多對社會的諷刺,處處展露制度的不公及腐敗。同時間劇集有大量喜劇元素,有意思之餘不乏娛樂性;加上5個主角各有各性格,各有代表性,像女生Leah搞反叛社運,不會對不公事沉默;Omar是沉迷寫作漫畫、喜歡同性的宅男;Jaheim則是能夠迷倒白人女生的運動健將,但最終因太過搶風頭而捲入不同麻煩。
毫無意外,Boarders應是今年度最重要的coming-of-age青春劇,單是黑人學生在寄宿學校的故事本身已十分有意思。電視上就是需要更多不同顏色,「黑人在英國社會」暫時還是萬試萬靈的故事題材,像Chewing Gum、Top Boy到最近Netflix上的The Kitchen,都是讓人能夠更了解黑人角度的好作品。
文;陳Damon
(長居奧斯陸,心卻在四海 借消費世界各國文化,提醒自己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