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我城藝術身分

文章日期:2024年03月22日

【明報專訊】往年踏入3月,城裏掛上「香港藝術月」名號,舉辦連串文藝活動;今年政府首度以「藝術三月」品牌推廣文化盛事,除了藝術,活動範圍廣及時尚潮流、影視娛樂,為配合宣傳更安排免費派雪糕、乘搭電車及天星小輪,渾身解數打造一場文化盛宴。藝壇活動浪接浪,氣氛可會在下周達至頂點?

外銷畫家 不盲從西洋技法

今期「美藝客廳」邀來香港藝術學院院長文潔華,交織古今討論藝術發展。政府近年銳意發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國際文化高峰論壇2024、Art Basel及Art Central下周陸續開鑼,打破地域界限,東西面孔聚首一堂;前者為今年首辦(詳見D2),後兩者一如既往,匯聚世界各地畫廊,展銷現當代藝術品,促進國際交流。藝術創作與市場緊密扣連,原來「藝術市場」可見於18至19世紀廣州。當時廣州為中西貿易集中地,洋人將西方繪畫技法帶入中國,畫師學習後,融合中西技巧兼配合市場口味,繪畫商港景色、民生風俗及花鳥等畫作,遠銷海外,讓外國人一睹東方面貌。這些中國繪製銷往海外之作,統稱外銷藝術。

大批外銷畫現於香港藝術館展出,文潔華推介源自19世紀中的佚名《大堂迎賓》,她認為這幅畫較具代表性,但重點不在價值,而是環境有趣。畫中人物的物理比例,反映當時中國階級社會觀念:高官體型較高大,例如右前方中間的「大人」,現實未必比旁邊手持紅色物件的隨從高大,「(隨從)未必是小孩,你看他的樣子都成熟了,但因地位卑微,所以畫得他很小」。她指出,當時外銷畫家為掙錢,迅速學會西方技法,但即使有能力百分百模仿,仍未必依足洋人愛好繪畫,「他們一有機會,就會想擺脫洋人畫家教他們的畫法,用回中國傳統呈現人物關係的方式來畫,這對他們來說才是真實」。她解釋,中國畫家不如西方畫家般講求準確,如運用透視法(perspective);這幅畫正展示中國畫家呈現的真實,並非完全按眼球所見出發,「他們將社會關係概念,化成繪畫語言,是超乎視覺上的寫實」。

宜趁盛事 展自身藝術語言

舊時外銷畫家默默堅持,為當今帶來啟示。藝術三月吸引不少國際藝術專家及觀眾特意訪港,香港有否把握機會,展示自身獨特藝術語言?文潔華認為,香港應趁機展示藝術身分,而不是襯托別人世界的藝術。藝壇盛事集中舉行之際,她建議營造藝術氣氛以外,在藝術教育方面多花工夫,為普羅大眾「備課」,例如提供更多導賞,以及講解本地藝術發展方向。她強調,香港要成為文化藝術之都,需要感染大眾追尋藝術,讓藝術成為生活一部分。

當下藝術品琳琅滿目,文潔華道出值得觀察之處:藝術單位能否彼此配合,有默契地展示特色?比如串連或呼應一個主題或焦點,「將我們看過的活動,放在一個脈絡裏,像地圖一樣串連起來,說好故事」,讓大眾更有系統地觀賞藝術,投入活動。現時藝術三月可謂處於實驗階段,能否梳理組織繁雜的藝術觀賞經驗,明確建立香港藝術身分,讓普羅大眾以至國際看見,仍待考驗。

(美藝客廳‧九)

「客席策展人」簡介

文潔華,香港藝術學院院長、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人文學講座教授及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教授。兼任香港藝發局藝術評論主席、西九文化區M+購藏委員會增選成員、大館董事會成員。研究範圍包括比較美學、女性主義哲學及文化研究等。

廣州購物誌——18至19世紀外銷藝術(第三期)

日期:即日起

時間:上午10:00至下午6:00(周一至三、五)

上午10:00至晚上9:00(周六及日)

地址:尖沙嘴梳士巴利道10號香港藝術館3樓外銷藝術廳

詳情:shorturl.at/esHN0

文:明報藝文部

設計:賴雋旼

編輯:謝秋瑜

電郵:friday@mingpao.com

IG:@fridaymingpao

[開眼 文化特別版]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