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Basel感悟世界 藝術遊樂場 穿梭歷史洪流

文章日期:2024年03月29日

【明報專訊】Art Basel香港展會昨日(28日)正式向公眾開放,展期撞正長假期,無可避免要與外遊港人弄潮兒失諸交臂,場內藝術品來自五湖四海,找回香港藝術家的蹤影反而可能是一種樂趣,對外來遊客觀眾也正好提供了一個認識和了解香港藝術的切入點。最當眼莫過於麥影彤二的《複製中的複製中的複製中的複製》,吸引遊人舉着鏡頭走入裝置場景中一併參加被複製再複製。

此外也有一類藝術家創作方式酷似一名學者,例如回到歷史檔案中追溯二戰後及冷戰時期的情報工作,再以藝術手法在歷史洪流中加入新的詮釋。現當代的藝術創作主題,固然離不開人與物的生死愛慾及各式人類社會的碰撞,在偌大的遊樂場中,我們也試試為讀者設計一個有香港及世界特色的小型導賞團,走一圈看會不會看見從前未見的感悟。

上文所述由本地概念藝術家麥影彤二創作的《複製中的複製中的複製中的複製》(下稱《複製》),位處主打大型裝置藝術的「藝聚空間」焦點展區,是場內其中一個聚眾的打卡點,幸運的話還可以跟佇足的藝術家打卡留念,當中有麥氏伉儷。父母被問到對女兒作品的看法,麥先生說「都靚嘅,靚囉,但唔知佢講乜囉」,麥太則說「以咁多年嘅design嚟講,今次都算係幾有規模嘅,比起以前」。《複製》戲謔隔壁掛滿其畫作系列Home Sweet Home的藝廊攤位,而「Home Sweet Home」系列本身來自她玩遊戲《模擬市民》的經驗。2024年系列的最新作Home Sweet Home: Me in the Art World畫了一群穿著修女服的人,畫作分成3部分,由在淘寶聘請的3名不同畫家繪畫,刻意造成三截不同風格。麥影彤二解釋,修女服是《模擬市民》的角色衣服模組,應用不同模組牽涉到她玩遊戲的技巧,然後製作遊戲畫面給淘寶畫家繪畫,「去尋找畫畫技能一個新的可能或者不同的過程」。

港藝術家錄像詰問情報員人性

麥影彤二外,將代表香港參加今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在香港館展出的楊沛鏗的作品當然有,也可去看收錄在主場館的莊偉。《平衡6-距離》來自莊偉其中一次表演,兩個人用眼睫毛「接吻」,距離非常接近,思考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止物理層面,還在於心理層面。至於引言中提到鑽進歷史檔案中創作的香港藝術家是李繼忠,「從事情報工作的人,他究竟在情感上怎樣被異化?」是其創作命題,他的多頻道錄像和攝影裝置《邪念樹》探討二戰後和冷戰期間的情報工作,詰問情報人員的人性。他曾訪問親人是情報人員的老人家,組織零碎碎片從個體角度重看這段歷史。除真實檔案文件,場內6部CRT電視機中的錄像對應當時6件歷史事件,但錄像都是他在田野調查或重訪事件發生地時用超8菲林攝影機拍攝,無論是CRT電視機和超8菲林攝影機皆為忠實還原那個年代的質感。

越南藝術家Thao Nguyen Phan的錄像作品Reincarnation of Shadows亦跟《邪念樹》有着「異工同曲」之妙。Reincarnation of Shadows追溯越南現代主義雕塑家Diem Phung Thi,結合Diem的真實錄像和Thao後來拍攝的影像,重新講述Diem的故事。Diem生於1920年,經歷法國殖民和日本入侵,戰後有指她被派去法國從事間諜工作,後來40多歲才當上雕塑家,Thao透過Diem的個人歷史回顧一個大時代。菲律賓藝術家Patricia Perez Eustaquio找回的歷史檔案雖然只是一張美國從西班牙購入菲律賓主權後拍攝的照片,但經她重新修改,並且利用數碼編織製成巨型掛氈《白色謊言》。照片中的菲律賓女性變成穿著西裝,踩在馬戲團大球,背後飄揚美國國旗,作品消解原有照片本身的殖民本質。

雕像拆解蘇聯 陶瓷製《日經新聞》

在前蘇聯,雕像也是權力象徵。俄羅斯藝術家Rachel Monosov的Glowing Distraction拆解蘇聯人物雕像、俄羅斯國徽的鷹和克里姆林宮之星,變成支離破碎的雕像,雕像中間插入鈾玻璃,發出的熒光綠有如幻覺效果,說明象徵所代表的幻象。Monosov通過拆解來論述,日本藝術家三島喜美代則是通過建立,她用陶瓷製成1979年的《日經新聞》報紙(untitled (Nikkei))、一箱可口可樂(Box Coca Cola 20)和一疊漫畫書(Comic Book 20-S7)。《日經新聞》報紙將時間定格在1979年,那是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包括報紙的所有物件都可以隨手扔棄,隨時買新。儘管日本後來陷入經濟泡沫爆破,現代社會的特質仍然未變,像可口可樂和漫畫書都是大量生產,容易成為垃圾,將報紙、可口可樂和漫畫書變成陶瓷,就能夠更長久地保存下去。

高田冬彥亦探索日本現代社會的弊端。打工族文化同樣在日本經濟起飛時期鞏固下來,工作束縛日本男性,成為約束日本男性的現代傳統。高田受小野洋子任由陌生人剪碎身上衣服的行為藝術啟發,在Cut Suits拍攝6名身穿西服的男性互相剪掉身上的西裝,伴隨《快樂頌》解除束縛,錄像前方擺滿3次綵排和3次拍攝的西裝布碎。

酷兒貼鬍子論性別 平躺少年寓覺醒

種族和性別議題不時在世界各地引起熱議。美國藝術家Catherine Opie的Being and Having拍攝一群長着大鬍子的人,但原來是由自我認同為女同性戀和酷兒身分的人貼上假鬍子裝扮而成,竟也表現出男子氣概(masculinity),點破性別認同似乎難以蓋棺論定。

最後去看美國藝術家Kehinde Wiley的Deaths of Two Soldiers,頗有餘韻。那是一座青銅雕像,兩個身穿日常衣服的少年平躺,看起來睡着,細看之下他們雙眼快將睜開,且面帶笑容,似乎快要醒來。Wiley起初寓意近年的覺醒文化(woke)運動,但藝廊執行總監提到,在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展出時,有觀眾卻想起嘗試越過地中海抵達歐洲的非洲移民;在三藩市展出時,則有觀眾想到美國遭受警暴的非裔青年。不知道你又可有想起什麼?

Art Basel 2024

日期:即日至3月30日

時間:周五下午2:00至晚上8:00

周六下午1:00至晚上7:00

地點:灣仔港灣道1號會展

門票:$420至$680

查詢:www.artbasel.com

文:嚴嘉栢

設計:賴雋旼

編輯:謝秋瑜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文化特別版]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