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手指達人}鄭宏泰 一改大亨傳記風格 寫佳寧神話 透視舊香港

文章日期:2024年04月28日

【明報專訊】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由梁朝偉憑《金手指》勝出,頒獎時機巧遇《佳寧神話——陳松青的造神毀神》出版,由醉心研究香港家族和大亨的中大學者鄭宏泰與太太李潔萍,為電影補回複雜但重要的神話拼圖。鄭宏泰是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執行)。自2002年港大社會系博士畢業後,前前後後寫了超過38本書,又編輯了15本書。這些書目主題統一,不是家族就是大亨——何東、利希慎、何福堂、永安、渣甸、太古、沙遜等都在他的筆下。只是,這些研究對象都是達官或貴人,為什麼新書會寫以股票、地產弄虛炒作聞名的陳松青(由梁朝偉飾演的程一言原型)?

電影未反映來龍去脈

「其實當中不少家族的生意,都不算正路。在早期香港,鴉片、賣豬仔和股票炒賣是門生意,例如利希慎就是鴉片大王,我寫過他,裏面有他不光彩的歷史,都好怕被告。」鄭宏泰說,19世紀中甚至有香港有錢人被斥為漢奸,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幫助英國人。現由東華三院管理的文武廟,是由海盜盧亞貴與人合資興建,他在鴉片戰爭時幫過英軍,後來成為香港大地主,但齷齪往事少人提起。

《金手指》去年底上映,鄭宏泰則早在1990年代因曾影響香港發展的「南洋幫」而注意到陳松青。今年初,他透過傳媒報道得知,「金牌莊家」詹培忠透露陳松青已在新冠疫情期間去世,這讓他更放膽去寫。電影尾聲,劇情揭露程一言背後的金主是馬來西亞權貴,但只輕輕一提,沒有把這件事的重要性好好梳理。鄭宏泰認為,陳松青與他其他研究對象的最主要分別,不是生意正不正路,而是陳松青角色是洗黑錢代理人,其他家族和大亨大多白手興家。

電影用特效和運鏡,呈現經濟飛騰年代的輝煌,也以現實中沒有的鏡面金色外牆,誇飾了那座讓陳松青收購後一舉成名的金門大廈(現為美國銀行中心)。鄭宏泰說電影一般,「可惜交代不了來龍去脈,因為太複雜了,好多操作、罪案反映不出來」。電影說程一言是「金手指」,可以點石成金,《佳寧神話》封面的陳松青,手勢亦在指揮大局,無名指更特別長;但鄭宏泰認為,陳松青厲害的不是點石成金,而是得到金主信任,也讓他埋下失敗伏線。

「暴發戶社會」賺錢無節制

不論是陳松青、何東,還是利希慎等權貴,讓他們發家致富的那個香港,都不是我們熟悉的模樣。社會學強調社會結構,鄭宏泰說談上世紀富人,不能不談當時的「暴發戶社會」:「1980年代的香港,跟今天相差很遠,有政府刑事檢控專員貪了很多,也有法官有貪污嫌疑。那時候人只向錢看,道德操守相當低,不是廉潔社會。」

「早期的香港是重商社會,人們不會關心社會建設、法律、公平和有沒有福利。總之不要被打死,要有工返,有錢賺,關心短期利益,企業也不例外。」鄭宏泰的研究一路走來,均希望透過家族興衰,探究社會中的信仰、文化和權力互動,如歷史學家黃仁宇在著作《萬曆十五年》以人物故事看明朝衰敗的開端。

鄭宏泰是「60後」,僅在童年經歷這般無節制賺錢的商業社會,他在1990年入讀港大商科,又副修社會學,得以用後見之明分析香港的大起與大落。在他大學時期,青年人普遍關注香港政權移交問題,着眼平穩過渡,也有人就六四事件抒己見,如太古橋上的抗爭標語,便是鄭宏泰入學前的一年由別人寫上。

「本身我有興趣讀法律,但那時候讀法律怕搵唔到食,而BBA(工商管理學學士)很吃香。但我入去讀之後,發現商科核心是管理和生產,很悶的,說怎麼安排入貨、貨存、出售,反而在社會學找到樂趣。」影響鄭宏泰最深的,是經濟思想家Joseph Schumpeter的企業家理論。Schumpeter指出,企業家的創新,革新舊有經濟秩序和結構,是一種「creative destruction(創造性破壞)」,促進經濟進步。在Schumpeter眼中,企業家對市場好奇,會發掘機會,領導並承擔決策的風險。另一社會學巨匠Max Weber則強調「charismatic leadership(魅力型領導)」,鄭宏泰認為兩者同屬有浪漫色彩的思想,「比工商管理理論厲害」,更能理解香港社會。

愛社會學 不愛「成功學」

1960年代開始,香港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大學畢業後,鄭宏泰正式開展社會學研究,師從專研企業家精神和華人社會文化的社會學家黃紹倫。「我嘗試用企業家精神去看這個經濟體。香港絕大部分都是中小企,又絕大多數是家庭企業。我從家族企業研究中發現,中小企發展厲害,與華人視家庭為核心,以及家族內的良性競爭有關係。」

不少鄭宏泰研究過的華人家族企業,都在創業後以「榕樹」的方式發展,後代拓展企業分支,壯大家族基礎;如果發展得好,就可生成一片榕樹林。但鄭宏泰是社會學家,不好「成功學」,研究過的達官貴人中,他沒有特別欣賞哪一個,「我只是研究他們為什麼在某個social context(社會環境)之下成功,又或失敗,至多會欣賞他們某個做對了的決定」。人無完人,就算是廣做善事的何東,在省港大罷工答允海員會捐款以補償後,都曾被指反悔食言。鄭宏泰無奈道,商人很難做到仁慈,若仁慈就難賺錢。

陳松青崛起 夾雜大馬歷史背景

在1979年借殼上市,創立「佳寧神話」,靠炒作消息提升股價,再用股票作為借貸抵押品,「股票當錢使」,又在不足十年間殞落的陳松青,與長青百年的富貴家族看似截然不同,卻反映同樣的時代價值觀。鄭宏泰認為20世紀的香港,有一大批「機會主義者」,他們是極端個人主義者,在社會、政治動盪年代,用野蠻手段取巧生利。「他們是外來人,沒人認識沒有人際包袱,成功就變成地主大王,輸就走人,可以盡量掠奪。」

陳松青和不少家族到香港打拼,都有發家致富的雄心,在香港未有合適的管制框架時,有空間去尋租。有說陳松青沒有把握機會轉事業為實務,但鄭宏泰覺得這樣的講法對陳松青不公平。「正常商人當然希望累積資本,為家族扎根,但陳松青只是一個代理人,他最主要做的是洗黑錢。如果你有幾十億黑錢,可以怎麼洗?錢不是他的,他不能夠說拿去投資實業或者起樓,只能透過股票市場以資本升值掩飾。」

1980年代,香港有大量銀行倒閉,當中大部分有南洋背景。鄭宏泰發現這種背景有其脈絡:1970年代,馬來西亞推行「巫化運動」提升原住民族經濟地位,華人資本被打壓,資金湧到香港,陳松青的資金是在這樣的情况下產生。

鄭宏泰說,這批金主選擇了沒有外匯管制的香港,而陳松青的商業手法不高明(如在航運業低潮成立航運公司,在1981年用超高價購入美麗華酒店地皮),種種原因,都顯示他只是一個代理人和賭徒。鄭宏泰強調,炒賣股票和地產本是合法操作,但陳松青在過程中,卻隱瞞了與馬來西亞資金的關係,又偽造盈利,並涉及貪污,才是問題所在。幸好1981年後全球息率飈升,陳松青用股票借貸變現的把戲,因利息成本太高而無法持續,加上廉政公署鍥而不捨,花了十多年把團伙捉拿歸案。

不過,數十年過去,香港仍有一股投機風氣。當年負責為佳寧借殼上市的詹培忠,年初接受傳媒採訪,談到佳寧交易作價時,仍指陳松青是跨時代的「叻人」。鄭宏泰指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賺錢愈快愈多就好、不管價值觀和正義感的風氣,香港人需要警醒,即使愛財也要取之有道。

不找研究對象訪談 免受影響

鄭宏泰自身與一部分香港家族企業共通的地方,都是潮州人。他並非出自大家族,家裏更有農民背景。研究家族和大亨,除了想透視香港社會,還是因為愈寫愈開心。他說自己沒有其他寄託,有人喜歡看電影、運動或收藏,他癡迷的興趣就是研究大人物故事,「所以走了條奇怪路」。為免被大亨的說話影響判斷,他甚至刻意不找他們訪談,歷史檔案和報紙,陪伴了他20多年的研究路。

現在社會面臨經濟挑戰,又經過移民潮,鄭宏泰的研究對香港可有啟示?他回應說,談及移民和悲觀情緒,家族企業研究的經驗可見,在香港留下來的,按財富論總是贏家。他隨即補充,這不是要幫政府講好說話,而是案例如此。

新鴻基地產的共同創辦人馮景禧在六七暴動後低價賣出資產,舉家移民加拿大,又在1970年代回流,要用高價重建事業,其後發展不如拍檔郭得勝和李兆基;而何東家族中,扎根香港的何鴻燊和何佐芝,前者變成賭王,後者創辦商業電台,發展又比1989年後移民加拿大的何鴻毅好。「當然現在很多人話香港衰退,但從歷史去看,1970、80年代更加悲觀,銀行倒閉,恆生指數從1700跌到150點(1973年),風聲鶴唳,香港都沒有冧。」

這個研究家族企業的學者談了不少「企業」,那麼「家族」研究對平民百姓家可有幫助?鄭宏泰說,隨便拿起一本他寫的家族或大亨傳,都可讀到兄弟、婆媳糾紛,看到不同家庭角色,在乎的會是什麼。他與太太育有三個女兒,大女將迎來成家立室之年,雖沒有糾紛,不過大家庭的傳記,也讓他更理解自己這一個小家庭。

文˙ 梁景鴻

{ 圖 } 賴俊傑、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利永倫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