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宮:城寨旁有間鐘表店 古物店寫另類香港回憶錄

文章日期:2024年05月19日

【明報專訊】看過最近聲勢一時無兩的《九龍城寨之圍城》,電影中的恩怨情仇及打鬥戲令人熱血沸騰,還原度高的1980年代場景也令25歲的李禮鋒(阿鋒)念念不忘,當中有不少舊時代產物,例如眼鏡朱古力,「我儲那麼多舊物,也想有朝一日有人找我租借舊物,搭建一個這麼懷舊寫實的場景」。阿鋒沒經歷過九龍寨城的歲月,只能閒逛九龍寨城公園和毗鄰的九龍城,以及收藏公園對面城南道上的「誠昌錶行」舊物。電影中,古天樂飾演的「龍捲風」有句對白:「城寨嗰祲馟,普通人聞到,都掉頭走㗎喇。」阿鋒專收藏舊物的小舖空間,也充斥歷史博物館「祲馟」,不過那是教人沉醉香港記憶的味道。

【 唯美昔日 】

舊時鐘表譯名有時代感

李禮鋒喜歡蒐集舊物,他以前上學時常經過九龍城,每次看到自1960年代屹立城南道的「誠昌錶行」,櫥窗展示不少流行一時的瑞士牌子手表,例如利華達(Nivada),還有那白底紅字的牌匾、簡約裝潢,都讓阿鋒覺得「很有味道」。

阿鋒說,1950至60年代市民整體物質生活不算富庶,對他們來說手表是奢侈品,有時更是突顯身分地位的象徵,「尤其是男生,很多會想買一隻表,希望展現成熟的感覺」,而且舊時未有手提電話,要靠手表看時間。阿鋒興奮地告訴記者,懷舊表舖用的中譯手表牌子名很有趣,「好有feel,好有時代感」,譬如說「浪琴(Longines)表」和「星辰(Citizen)表」,聽上去很唯美。不過這些品牌中文譯名多數在以前的手表廣告出現,現時的手表廣告以英文正名為主。

阿鋒對品牌中文譯名有着年輕人的好奇,卻又有點「老餅」,他說得出上述的手表牌子,又稱這些品牌均非時下年輕人會認識:「老實說,你現在問年輕人,沒有港鐵站拆掉雷達(RADO)鐘的事,他們可能都沒聽過雷達這個老牌子。」

【 老店結業 】

重建收舖 留下展示牌

「租約期滿大清貨」、「結束營業」、「一件不留」、「大平賣」、「清貨」……去年初阿鋒經過誠昌錶行,看到門外貼有這些「大字報」寫明1月尾結業,阿鋒初時不為所動,但看着它倒數至關閉前一周,他不禁想:「表行結業,它的東西會否就這樣拆掉和丟掉呢?我覺得好像很浪費。」於是阿鋒鼓起勇氣問誠昌錶行老闆,可否把店裏的東西轉讓或賣給他,老闆反問他拿來幹什麼,阿鋒便說他很喜歡儲舊物,有一間小店可保存。與表行員工詳談後,阿鋒發現他們也捨不得就這樣扔掉店裏的一切,然後把店舖交還業主,因為大部分東西包括display牌(展示牌)是老闆親手做的,「他們見我收留表舖的舊物,很開心」。

時代的洪流冲刷老店,或許因商品與潮流脫節有關。儘管誠昌錶行賣的鐘表款式老舊,阿鋒說這不是結業的主因。他說表行的商品雖不貼合年輕一代口味,但仍有一眾忠實老顧客,「我曾跟老闆聊天,他不想表行倒閉,表行並非經營不下去,而是九龍城重建,業主要收回那層樓,老闆想繼續做也沒法子」。他提到的九龍城重建,是指市區重建局的衙前圍道/賈炳達道發展計劃,不過重建範圍與誠昌錶行所處的城南道相隔兩個街口,城南道並未包括在重建範圍內。講起重建,不時有人因執屋或屋邨清拆,找阿鋒上門收嘢,也有人因垃圾徵費開始清走家居雜物,阿鋒更易蒐集舊物,像是1970年代製造的塑膠日用品,如水壺、杯子和全盒。

阿鋒小心翼翼地從小舖的木櫃頂拿出從誠昌表行覓得的display牌和塑膠櫃,展示給記者看。記者見他收藏的位置十分隱蔽,打趣問:「你收得咁埋嘅?」他苦笑回應:「空間不足,要向高空發展。」阿鋒以前大多去舊物店或者受別人邀請尋寶,那些display牌和塑膠櫃是他第一次真正主動詢求店舖讓出的舊物,可以想像對阿鋒有深刻意義。

【 自娛天地 】

舊物難捨 工廈租舖安置

阿鋒大約6年前開始蒐集舊物,舊物之多,家中不能承受,要另租地方存放。他沒有像父親般租用迷你倉,反而選擇在觀塘的工廠大廈租下舖位,「用比租迷你倉多一點的價錢,換較大的空間,自己擺舊物也好,開放給別人來觀賞也好,自娛也好」。他為這個收藏和賣舊物的小店空間取名「拾舊」,笑言「拾舊」只在周五至周末開放,未稱得上是舖頭,「我不是經常開,很多人上來也只是看看,而且我這裏的位置鮮見人特意前來」。

記者問阿鋒,究竟他家中具體儲了多少舊物,令他和父親都要額外租地方安置?他思考片刻說:「多少件?真的數不清,我幾肯定儲舊物的人永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東西,但一定佔用不少空間,佔了我家的一半(空間)。」在阿鋒家,舊物基本上「有入無出」。

難道近日議論紛紛的垃圾徵費,沒勾起阿鋒和他爸丁點扔掉「雜物」的念頭嗎?阿鋒說愛好儲物的人或多或少有「儲物癖」,也就是一向不丟東西,從沒丟棄舊物的想法。

【 儲物緣由 】

父贈可樂搖搖 引起無限聯想

從小到大住在充滿舊物的家,看着爸爸儲一些香港舊書、舊文件等,阿鋒自言受爸爸影響,也對儲舊物心生興趣,有別於爸爸的是,阿鋒較喜歡儲香港玩具。他記得爸爸有一個老舊的機械人玩具,入電池啟動之後,機械人會自動操作,「它只有一套簡單的動作,就是走幾步,停一停再自轉及攻擊,不斷重複這一套動作」,阿鋒覺得這個樸素得連遙控也沒有的機械人很可愛,但爸爸從不輕易讓阿鋒碰他愛惜的舊物,阿鋒對那機械人只能眼看手勿動。爸爸的舊玩具碰不得,自己的總可以吧?

阿鋒收藏了許多舊香港玩具,其中一個據稱是1961年可口可樂公司與羅素搖搖合作推出的第一款可樂搖搖,而且是香港版本。阿鋒說:「在香港,我認識的應不多於5個人持有(這款可樂搖搖)。」這個可樂搖搖是阿鋒爸爸送的,阿鋒擁有這般稀有的搖搖,心想:「我有最難蒐集的搖搖,剩下的應相對容易,何不繼續儲下去?」

阿鋒翻出放滿約800個可口可樂搖搖的箱子,告訴記者縱使他不玩搖搖,但可樂搖搖是他「最真心、儲得最專」的物件。有時阿鋒拿他的可樂搖搖收藏到市集擺攤,時會聽見路過的家長說:「我小時玩過這種搖搖!」也有人忍不住分享搖搖的口述歷史,阿鋒才發覺原來可樂搖搖如此深入上一代人心,他說可樂搖搖在香港風靡一時的程度是「在學校和屋邨都看到搖搖表演」,而且大部分老一輩童年都曾嚮往擁有一個可樂搖搖。

另一方面,阿鋒反思為何如此具回憶的玩具,在網上難尋資料?香港為何沒人記錄可樂搖搖的歷史?阿鋒在學時修讀日本研究,不時要查找日本歷史,赴日旅遊時發現許多從資料或書中讀過的歷史建築或物件,都保留至今,看到實物「覺得歷史原來不是離你很遠」,相反見證香港歷史的遺蹟多不復見。他不禁憶起誠昌錶行和其他已結業的老店,大家關注的多數是倒閉一刻,「但從來不會有書去寫它(舊舖)的歷史,無咗就係無咗,好多嘢無咗就會唔記得」。所以阿鋒想收藏這些老店的舊物,好好保存終將逝去的回憶,「告訴大家它們(這些老店)存在過」。

不求回報 靠兩份兼職

「拾舊」這個月租7000多元的小小空間,蘊藏阿鋒這6年來的心血。他說這些舊物對不少人來說,「買回去可能沒什麼用」,他靠賣舊物未必有實際回報。現時他要做兩份兼職維持基本收入,應付生活費和租金,他說:「所有生意都未必一定賺,但我返工就一定有錢收,一定有回報,做兼職是想有穩定的回報去支持我收舊物,沒可能那麼天真,不做兼職在這裏等運到。」

李禮鋒的家人,包括父親在內,初時反對阿鋒以收藏舊物為職業,後來看到他的堅持,知道他不是一時興起,漸漸改變態度。阿鋒說,「我覺得自己做的事很有意義」,他為消失的店舖保存舊物,又或是收藏象徵上一代人童年回憶的搖搖,像幫香港留下一份回憶錄,而他出外打工無法體會這種感受。

【 聽眾交流 】

英女王登基碟不能割捨

阿鋒收舊物,也賣舊物,記者好奇有沒有哪件物品是不能割捨的?

記者:你儲了這麼多東西,有沒有一樣你會一直保留,又捨不得拿出來讓人觸摸的?

阿鋒:一定有,1953年英女王登基紀念碟。

記者:這個碟有何特別?

阿鋒:它是傳統彩瓷,上面有類似「萬壽無疆」的圖案,但又有英女王的樣子,有點中西合璧。

記者:會有人覺得你的工作是「收買佬」嗎?

阿鋒:會的,但我跟「收買佬」的分別是,他們不會探究舊物背後的故事,我會。

文˙ 姚超雯

{ 圖 } 姚超雯、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羅慶沛

{ 編輯 } 利永倫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