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文學‧最沒有觀眾緣的乞丐王子

文章日期:2024年05月26日

【明報專訊】假如真的要比併金庸小說角色哪一人武功最高,不曉得原著作者心裏有沒有標準答案,但適逢金庸百年誕辰,最近忽發雅興重玩DOS年代經典《金庸群俠傳》懷舊一番,電子遊戲裏就有一個所謂「版本答案」。綜觀遊戲主人公小蝦米的所有同伴之中,於摩天崖上招攬的石破天成長曲線最為驚人,由於他的資質參數是全遊戲角色最低,練功需要別人幾倍的經驗值,但同時他可以跟周伯通學習左右互搏,也只有他才能修煉「太玄神功」(跟原著所述一樣,只有石破天看得懂那些蝌蚪經文),如果玩家肯花時間一直帶着石破天通關,將他練到最高等級,其戰鬥力到了後期將會超過張無忌和令狐冲等基數較高的角色,甚至可以單挑打贏郭靖和東方不敗。最蠢鈍、最沒有慧根的人,反而能夠大器晚成,武學修為達至最高峰,雖然是遊戲設定,但這個設計正正準確解釋了金庸在《俠客行》所形塑的石破天。

按創作時序,於《天龍八部》之後發表的《俠客行》,是金庸晚期的倒數第三部長篇小說。自1950年代執筆的金庸,前期文字風格古樸優雅,歷史感很重,故事較為着墨於行俠仗義、以武匡世,到1960年代的《天龍八部》感覺已有很大轉變,特別是喬峰為奸人陷害,武功蓋世卻不得善終,淪落得身敗名裂的坎坷際遇,多少對應了金庸後期作品開始對「武」和「俠」的一再推翻、反諷。從最後三部長篇小說來看,末作《鹿鼎記》借韋小寶的好色滑頭,於江湖正邪兩道、朝廷內外人人各搧一巴,反武俠筆迹處處,事實上也是金庸的自摑,表面荒唐,實則用心良苦;《笑傲江湖》反江湖,說隱退,情願兩袖清風不做大俠,也不做江湖上爭名逐利的偽君子。《俠客行》則反天才,說的是大智若愚,返璞歸真。借李白寫信陵君門客的名詩〈俠客行〉,諷刺世人自恃聰明,終究反被聰明所誤,舉凡文武全才之人,皆不能破解俠客島上的《太玄經》圖譜,因為詩文詮釋都是誤導,唯有無才能夠成材,不識一字的石破天能夠洞悉真相,求得武學奧秘。倪匡和吳靄儀都認為《鹿鼎記》出手很高,是金庸破舊立新,寫得最好的一部。相比之下,《俠客行》算是一部略帶反武俠色彩的實驗小品。

有別於段譽、張無忌這些天賦異稟自有奇遇的奇才,也不像郭靖、韋小寶一世好運,石破天是典型的蠢蛋和倒楣鬼,身世不明不白的「狗雜種」。作為小說主角,集了蠢鈍廢於一身的石破天,確實缺少一些個人魅力,愚者的故事不及奇才精彩,當然,在這之前已經寫過眾多經典代表作,特別是《倚天屠龍記》和《天龍八部》這些複雜的大江湖作品,於故事、角色,以至文字上都較前作簡單直白的《俠客行》,乃是金庸有意為之,反其道而行的新嘗試。從另一角度去看,《俠客行》應該是作者本人自覺較完整、滿意的作品,金庸晚年推出新修版,不少作品都經過大幅刪改,《天龍八部》就甚至將段譽娶了王語嫣的結局抹走,許多書迷對此大惑不解,有些人更反過來責怪金庸摧毁了共同回憶。但《俠客行》新修版與舊版的差異並不顯著,不是咬文嚼字的話,大概就只是減省了石破天對丁璫的情愫,讓他更單純地喜歡阿綉,以及「改刀」沒有寫死侍劍。金庸亦在後記提到,新修版對《俠客行》改動不多,可見當初成書之時,此作已經接近作者心目中最佳狀態。

然而,跟之前幾部「大作」相比,《俠客行》缺少引人入勝的情節,石破天的一股木訥傻氣,也不像楊過、令狐冲和張無忌那麼性格鮮明,感情澎湃,以致《俠客行》是一直被低估,較少被金庸書迷追捧的作品。情况就正如無綫藝員出身的梁朝偉,其實在1980年代總共演過3次金庸電視劇的第一男主角,但往後最多人談論的離不開他跟劉德華雙主角的《鹿鼎記》,以及跟黎美嫻情侶檔的《倚天屠龍記》,相對不是太多人記得他還演過《俠客行》。

在1989年開播的《俠客行》,事實上也是金庸作品之中最後一部被無綫電視改編的,同時是梁朝偉離開電視台之前所主演的最後一部連續劇。武俠書迷以及梁朝偉粉絲喜不喜歡這部感覺「掹衫尾」的作品就見仁見智,但金庸本人不喜歡是肯定的了。因為電視劇和小說原著相比,與其說是一次改編,幾乎是本末倒置,跟原著唱反調。梁朝偉劇中一人分飾石破天、石中玉這對雙胞胎兄弟,石中玉在原著小說裏只是配角,在電視劇卻擢升為雙主角之一,戲分比石破天這個乞丐王子更多,劇本還額外新增了兩名女主角,讓王子反客作主,變成四個癡情女子爭風呷醋,糾纏於石中玉這個壞男孩的爭寵戲碼。改動之後的《俠客行》顯得有點四不像,譬如石中玉的角色幾乎就是《鹿鼎記》韋小寶的倒模,四妻共事一夫的角色關係,則無異於《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而石破天、石中玉的雙男主角設計,就更似《絕代雙驕》的小魚兒和花無缺。這並非偶然,因為梁朝偉剛好就演過上述三部改編電視劇的男主角,而《俠客行》基本上只是將梁朝偉過去最成功的古裝武俠劇回鍋翻炒,韋小寶、張無忌和小魚兒三合為一變成風流公子石中玉。至於《俠客行》真正的男主角石破天,則貫徹了他在故事裏的可憐身世,只淪為石中玉的陪襯,也反映了電視台本身就對此作及石破天的人設信心不大,認定沒有觀眾緣。

《俠客行》與《絕代雙驕》

金庸與古龍,誰與爭鋒,書迷之間常有比較,譬如說古龍文采瀟灑,金庸筆下有深度。兩大武俠小說名家,未必視對方為競敵,但就一定同代輝映,而他們絕無僅有「撞橋」的作品,剛好就是《俠客行》和《絕代雙驕》,都是雙胞胎兄弟,都是因為父親的風流帳而被拆散,只不過一個變成摩天崖上的「狗雜種」,另一個變成惡人谷裏的小魚兒;一個是長樂幫的荒淫幫主,另一個是移花宮的尊貴少主。無獨有偶的是,兩部作品的創作年期非常接近,因為《俠客行》是在1966年6月開始於香港《明報》連載,《絕代雙驕》則在1966年5月於台灣《公論報》開始連載,於現實之中都是一對「雙胞胎」作品,而且兩作同樣命途有別,迴響大異,《俠客行》可謂金庸藏鋒斂鍔,筆下最鈍拙、最不起眼的作品,《絕代雙驕》卻成為了古龍鋒芒大露的代表作,歷年被先後多次改編為影視、電玩作品。

這邊廂,梁朝偉的無綫電視劇《俠客行》經過大改特改,只剩三分原著,卻有七分像《絕代雙驕》,有趣的是,在1992年劉德華、林青霞主演的《絕代雙驕》裏,這版本同樣大改特改,情節及角色東拼西湊,由林青霞接續《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裏的雌雄同體形象,飾演女扮男裝的花無缺,與劉德華飾演的小魚兒從兄弟變成情侶,後段居然又借用了《俠客行》的賞善罰惡令和武林雙尊橋段。不過,整體而言並非特別出色的改編,難與其他版本的《絕代雙驕》媲美,但就跟梁朝偉主演的《俠客行》相映成趣。

港漫改編反而精彩

作為電視劇的改編題材,《俠客行》既冷門亦拍成了四不像,但在漫畫改編的範疇,《俠客行》卻意外延伸出一段精彩的變奏。雖然說金庸小說每一部都是不朽經典,歷來曾經有不少港漫改編,但在俗稱「公仔書」的薄裝漫畫市場,以金庸掛帥的大部分作品都不成功,也不特別暢銷,至少不及溫瑞安《四大名捕》及黃易的《尋秦記》和《大唐雙龍傳》那麼受漫畫迷歡迎。無論是馬榮成的天下出版還是黃玉郎的玉皇朝,過去推出過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雪山飛狐》等等,反應都很慘淡,千禧年後玉皇朝出版的《鹿鼎記》更是連載到第60期就借韋小寶發了一場預知夢匆匆腰斬。金庸漫畫被冷待,可能是因為影視改編已經太多,讀者對故事非常熟悉,追看性不高,而且金庸筆下角色較為寫實,跟港漫常見的那種「龍珠髮型」披風配戰甲,手握奇形兵器的浮誇造型,五光十色的打鬥畫面不搭。

然而,本身並非熱門之選的《俠客行》,卻在屢敗屢試之中,曾經有過一次破格的港漫改編。由黃玉郎監製,旗下新人林業慶編繪的漫畫版《俠客行》於2002年7月創刊,篇幅並不長,只有26(27)期,由於隔周出版,即是剛好一年完結。故事大致上跟原著相若,而其中一個變動,是將石破天、石中玉兄弟相殘,一正一邪的對決作為故事高潮,畢竟是陽剛打鬥為主的港漫作品,屬意料之內。不過,另一個令人大跌眼鏡的改動,就是石破天的最後結局。按照金庸原著,養母梅芳姑自殺,石破天的真正身世儘管已經呼之欲出,但偏偏沒有說穿,只提到梅芳姑臂上仍有守宮砂,是一個戛然擱筆的留白處理。而在漫畫版第26期的大結局,石破天回去找養母查問身世,卻勢沒想到梅芳姑一直痛恨石清和閔柔,看見石破天愈有出息,武功愈高,她恨意愈重,仍然視他為「狗雜種」虐待毒打。石破天為人單純愚孝,空有一身蓋世神功,卻不願反傷養母,於是故意不發內力護體,用血肉之軀讓梅芳姑泄憤。往後50年,下落不明的石破天從未現身,阿綉卻一直等待她的老實情人回來,等到白頭。

這個既反高潮而黑暗殘忍的改編版本,完全推倒《俠客行》原著所說的賞善罰惡、愚者得救的收結,導致最終回一出,就被許多金庸書迷狂罵,也不曉得是玉皇朝早有計劃還是順應民意,緊接又再刊印第27期「終極」大結局,補寫另一個平行時空的happy ending,講述梅芳姑念在親手養育石破天多年,心裏已有親情,最終放下對石清和閔柔的妒恨。像《阿甘正傳》那句stupid is as stupid does,石破天的戇直天性,反而化解了親生父母和養母的多年仇怨,然後跟阿綉長相廝守,童話式大團圓結局。這兩個版本各有好壞,比之金庸原著都做了許多補筆,可能有人覺得畫蛇添足,但bad ending的反諷意味強烈,跟小說的平淡收筆有很大落差,也是《俠客行》於芸芸(不叫好的)金庸漫畫改編之中篇幅雖短,卻令人刮目相看的原因。

至於梁朝偉當年的電視劇版,同樣都跟原著有很大落差,惟偏離太多,基本上已是一部另行創作的掛名作品。但對於憑着《人民英雄》首奪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並於1989年剛剛拍完侯孝賢《悲情城市》的梁朝偉來說,《俠客行》是他告別電視台演員生涯的最後一次演出,當然是有着另一重意義,不過已經是另一個故事了。

(三之三.完)

文•紅眼

美術•劉若基

編輯•鄒靈璞

電郵•literature@mingpao.com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