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護老者」接棒替假 助同路人唞一唞

文章日期:2024年06月03日

【明報專訊】照顧者長路漫漫,不同階段有不同經歷。「新手護老者」因為無助和壓力,若不懂及時求助,很可能成為「潛危護老者」傷害長者和自己。當累積經驗成為「成熟護老者」,被照顧的老人差不多踏進生命末期,照顧者進入「晚晴護老者」階段。當老人離世,照顧者就成為「畢業護老者」。

下一步,可以利用自己經驗成為「替假護老者」,重建新生活,同時幫助社區上的其他護老者。

根據2021年香港人口普查數據,全港約有23萬名長者需要接受照顧,照顧者多為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員。

護老者這個身分,是近10年才漸漸被社會人士關注。不少調查研究顯示,照顧者每日24小時、全年無休的照顧責任,帶來甚大壓力,出現情緒、健康、經濟等問題。有照顧者難抵壓力,傷害被照顧者後輕生的新聞經常出現,令人唏噓。

從事教育和培訓工作多年,我在半年前投身老年學會「陪住你」上門看顧支援計劃,為「畢業護老者」提供系統訓練,讓他們成為「替假護老者」,有收入之餘,更能以過來人身分幫助有需要的護老者。

照護中風媽媽8年 邊做邊學

阿珍是老年學會「替假護老者」證書課程的學員,分享自己長達8年的護老歷程。她在50歲時,媽媽因中風導致行動不便和影響語言表達力,她決定放下工作,獨力照顧媽媽。回想起媽媽剛出事,她成為「新手護老者」時,徬徨無助,不知如何照顧,請了傭工卻不合適,送老人院又不忍,壓力瀕臨崩潰邊緣。幸好她鼓起勇氣求助,才避免成為「潛危護老者」傷害長者和自己。

阿珍不斷摸索,邊做邊學習照護工作,過程中充滿困難和辛酸;但她樂觀和主動的性格,正面面對挑戰。在第2至6年,阿珍自言已是「成熟護老者」。她由不懂得怎樣照護,逐漸對長者飲食、個人衛生、傷口處理以至心理狀態都有一定程度了解。雖然照顧工作仍辛苦,但已懂得調節心情,會定時讓自己唞一唞。她說,參加同路人小組很有用,那種有人明白你的感覺很悸動。

隨着媽媽腦部退化,逐漸喪失自理能力,阿珍有做不完的照護工作,全天候處理媽媽起居生活,如擦臉、餵食、上廁等。後來媽媽需要長期臥牀,這時期進入「晚晴護老者」階段,要預備媽媽離開。當媽媽離世後,阿珍這個「畢業護老者」充滿不捨之情,但回想過去8年全心全意照顧,她感恩能夠陪伴媽媽走完人生最後旅程。

傳承護老經驗 重新面對社會

長者離世後,「畢業護老者」完成長期照護工作,一般認為他們終可放下沉重的照護壓力和負擔;但由於角色和日常生活節奏的轉變,有「畢業護老者」未能夠走出悲傷,或因與社群疏遠了一段時間,不容易重新融入社會;再加上大部分「畢業護老者」都步入中老年階段,長期未有更新工作技能,可能會感到迷失。然而,許多「畢業護老者」期望在第二人生中,把護老經驗傳承下去,成為他們角色轉變再面對社會的動力,並為其他護老者提供幫助。

作為「畢業護老者」,阿珍很快就投入另一個身分——「替假護老者」。她接受香港老年學會培訓,以過來人身分為有需要的照顧者提供上門看顧服務。所謂「替假」,是指由受過訓練的過來人或有心人,提供短暫上門看顧服務,讓照顧者有時間處理個人事務或外出休息,暫時離開照顧壓力,有一個喘息空間。

完成課程後,阿珍被分派去為幾名護老者服務。其中一名護老者與阿珍當年一樣要照顧中風長者,因不知如何應付而不知所措,經常為小事而與家人爭執,甚至哭着表示無助。阿珍回應:「我也經驗過這種無力感,當時我試着想想媽媽此刻需要什麼,因她中風後無法表達,心情低落,她非常需要我們。」正因為這番說話,讓這名護老者感到安慰,發現自己並不孤獨,有許多同路人可互相分享和幫助。

鐵漢退休學護理 支援護老者身心

護老者予人溫柔及細心的形象,大多數人認為是女性專長,但其實鐵漢亦可以柔情。老年學會「替假護老者」證書課程也有男學員,阿強是其中一人。他過往從事工程相關工作,過去數十年在工作上較少與長者接觸,也未曾涉足有關護理及照顧長者的領域。退休後,阿強尋找人生另一跑道,想做一些有意義、不用長時間且有兼職收入的工作。他得知有「替假護老者」證書課程後,決定報名參加。「這裏所有主題,導師和同學的分享,對我來說都是新鮮和有意義。」儘管沒有護理經驗,但他渴望學習照顧長者,又積極投入實務課,學習生命表徵量度及扶抱轉移技巧等。

通過學習和實踐,阿強逐步掌握照顧長者技巧。他發現即使簡單的動作和溝通,對於照顧者及被照顧者都能帶來很大的安慰。同時,他的父母也成為了他照顧的對象,他能夠更細心地照顧他們,給予更多關愛和陪伴。完成培訓後,他有一個深刻經驗。一次上門與一名認知障礙長者做認知訓練遊戲,「當日只是簡單玩紙牌配對遊戲,過往我很執著訓練能否完成和老人家是否做得正確,但當日一直看伯伯微笑和投入玩遊戲的樣子,我意識到毋須太在意玩紙牌的結果,更重要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和回應。臨走時,伯伯表示希望下次再玩,我相信他同樣感到很大的滿足」。同時,阿強亦有感當天能讓照顧者——伯伯的太太,難得放心出外「唞一下氣」,到附近商場理髮和購物,體現到「替假護老者」的價值。

阿珍和阿強的故事讓我體會到培訓護老者工作的意義。香港人口老化嚴重,為不少家庭帶來挑戰;但有「畢業護老者」或有志成為護老者的人士,通過培訓,為社區的護老者提供身心支援。雖然「替假護老者」並非提供長時間護理服務,但即使只是短短2、3小時,亦足以給予照顧者喘息空間,感受到總有人陪住你的人情味,亦為「替假護老者」帶來有意義的人生。

文:盧家偉(香港老年學會課程主任)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