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何謂「賞心悅目」的舞台?

文章日期:2024年06月21日

【明報專訊】表演是如何「賞心悅目」的——戲劇在舞台上進行,很多元素都非常重要,演員演技、布景、道具、燈光、音效和音樂等,然而構成觀眾看到的、表演中的「畫面」,還包括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就是導演的「場面調度」(mise-en-scène)。「場面調度」是指舞台上的內容及編排,安排布景後,演員如何走位,跟不同演員和道具相互作用,形成觀眾看到的畫面。

電影的調度非常倚重分鏡和剪接,然而戲劇在舞台上發生,無法剪輯卻必須用布景和演員走位創造不同的「畫面」,繼而讓觀眾想像出不同的空間。由於舞台大小有限,搬動布景需要時間,為了表演流暢,往往需要取捨,例如用最少的布景和變動做出最特別的空間效果。

香港演藝學院的學校製作《三四郎》正是舞台調度的示範作。此劇由老師司徒慧焯及黃俊達二人執導,《三四郎》改編自日本電影導演黑澤明的作品《用心棒》,導演以「木格門」和「紙糊」製成的傳統和室拉門及屏風為主要布景,這些拉門和屏風的尺寸不大,可能就是一道門的大小,但他們在舞台上不斷重新組合,就可以創造出不同的空間。

舉例來說,把多道拉門打橫並列,就可以把舞台分成前後兩個空間,演員可以在屏風前面表演,又可以在屏風後面表演並用燈光做出剪影效果。如果是在舞台兩側各放3塊屏風,舞台中央就會變成延伸的走廊,好像可以通往左右共8個房間的感覺,讓演員在其中上演追逐戰。

除了在轉景時擺好拉門,讓演員進入空間做戲之外,這些拉門也可以配合演員動作移動,打橫推開和打斜推開拉門,已經可以象徵兩種空間。其中一個有趣的安排,包括門上部分小格子可以推開,讓在拉門後面的演員往外面看,而觀眾只是見到他雙眼;還有幾個後台工作人員打斜舉起拉門,象徵空間異化,角色置身於相對虛幻的世界。

精彩的舞台調度,精緻而帶年代感的道具如武士劍、樂器三味線,還有漂亮的日式和服等,讓整齣戲在視覺上「賞心悅目」。那當然不少得充滿熱誠的表演學生,做出各種其實甚有難度的形體動作如長時間跪坐、以武士劍打鬥、穿木屐跳舞等,成就了這個表演。表演最後有首歌,歌詞中有句「培訓的意義」,想必打動了不少人。無論如何,還是要繼續創作呢。

作者簡介:香港編劇學生

文:劉螢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