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6月心理活動

文章日期:2024年06月21日

【明報專訊】好幾次想試寫某展覽的時候,都會覺得還是寫人比較有趣。上星期,去了自己有份的二人展開幕,被邀請在東京都美術館旁野餐活動,還有朋友在Art Center Ongoing的個展開幕。都是一些不能推卻,稍稍要「混過去」的活動。對,要混過去是因為這些交際場合實在太多語言式拋球活動,一旦腕力不夠、詞彙不足就只好露出emoji般的尷尬表情。尤其是我的日文聽力程度還只有60%。

在自己的展覽開幕,最常聽到的大概是:很喜歡你的作品、很好啊之類。問題就來了,我會覺得不好意思!「喂讚你又唔得?」那種太禮貌又伴隨欲言又止的樣子「來!閱讀空氣!」,就是會讓我先行評論自己,再抱歉讓你帶上不敢直言的尷尬。內向的我來了一場迂迴的心理活動之後,當然還是會說「謝謝」。

換一換空氣,開幕還是有草有樹比較好。井生的朋友們難得地從柏林回來,6年沒見面,約在上野公園野餐。旁邊的東京都美術館正有他們關於移民的聯展「ずれはからずもぶれ」(譯:不可預見的偏差),展覽質問的是「流動性真的意味着自由嗎?」。我坐在草地上,天氣不錯,風聲夾雜着小孩們的童語和壞卡式帶般60%的日語。說真,展覽的質問,我對現實生活比作品更有感。回個神,又聽到有趣的對話。這班有點資歷的藝術家,各自在揶揄他們的母校。「東藝大出身是技術L、武藏美是想太多(頭でっかち)、多摩美呢?精精神神(元気だ)!」「不要用上這套路吧!」「果然出身自神奈川縣的人喜歡分黨分派。」

隔天,去看朋友利部志穗在Art Center Ongoing的展覽「The Hero's Journey 昼と夜のあいだ」。她用了紙作意象配上空洞感的風景錄像,把展場當作一幅畫般佈置。展場中央有一隻大紙船像追着前方的紙袋般,四處有些細碎彩色的玩具和珠子散落,帶着輕輕的詩意,試圖表達一些微弱、模糊和微妙的力量。跟她相熟是因為住得近。她獨自帶着女兒,邊創作維生。朋友形容利部創作有趣的是,她不像很多藝術家會提前精心擬定計劃並準確執行,而是一種接近即興的形式在場地中創造了一個空間,也不介意物料用法粗疏。我喜歡她為人誠實直接。

又6月了。6年前的6月搬到東京,之後每逢6月前都會醒一醒起要不要去更新居留資格。5年前的6月,我因井生的展覽而到了維也納,初嘗歐洲的陽光與派對,卻是帶着無人知曉的沉重心情,在機場巧遇香港友人便相擁哭泣。前年6月,友人離世,問自己有沒有努力生活。今次二人展的名字是「六月雨」,策展人起的。感覺有種恰巧。

作者簡介:從事藝術創作,現居東京

文:陳楚翹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