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離日常 照顧者藉版畫創作「以藝同行」

文章日期:2024年08月09日

【明報專訊】家庭照顧者全天候全副心神,幾乎都放在被照顧者身上,可能根本未曾想過在生活中「搵啲細藝」。3年前,香港版畫工作室開始舉辦「賽馬會『以藝同行』照顧者社區藝術計劃」,讓照顧者放下日常瑣事,一心一意製作眼前版畫,享受可貴、愜意的「me time(個人時間)」。

常見物料製「親民」版畫 自由之下屢見創意

社區藝術計劃在2021年開始,那時仍是疫情期間,照顧者的處境更為無助和高壓,因為學校、長者中心和日間中心等停止開放,照顧者在家中負起的責任更加沉重。香港版畫工作室項目經理胡栢怡負責統籌該社區藝術計劃,據她觀察,參與者的照顧對象多樣,譬如長者、長期病患者和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甚至部分照顧者本身是聾人。照顧者難得偏離日常軌迹,參與版畫工作坊。

胡栢怡說,其實版畫藝術可以很「親民」。其中一個工作坊的導師只教導凸版畫的基礎技法,其後盡量不干預創作,自由之下屢見創意。她舉例,導師只教導垂直髹上漸變色,然而參加者自發創作打斜的漸變色。他們創作獨幅凸版畫時,先在板上用滾筒推開油墨,然後在板上拼貼生活中常見的物料,物料可選擇沾上油墨與否,最後用印刷機將板壓印在紙上——作品既有背景底色,也捕捉真實物件的質感。

生活中常見的物料像棉繩、蕾絲花邊、瓦通紙、生果網、「啪啪紙」、羽毛和鮮花等,參加者自由拼貼成不同圖像,有人就拼貼成一幅風景畫,周遭附以花的圖像點綴,成品恰似一張明信片。在另一幅作品,參加者拆散一片羽毛的毛絲,毛絲形狀轉印在似貓形狀的圖形身上,遠看之下會誤以為版畫附着真實的毛絲,幾可亂真。還有一幅版畫,一條剪開的絲帶散落在紙上,只有部分位置沾上不同顏色,形態像一道極光。畫中它的上方,瓦通紙被剪成不同形狀排列,表現月圓月缺。

家長共同創作 想像孩童友善社區

另一工作坊先教導凸版畫技法,再讓參加者集體創作,作品最後印在一幅布上。其中一幅作品由深水埗區照顧特殊學習需要子女的家長共同創作,想像深水埗變成孩童友善的社區。他們留意到,深水埗區交通網絡相較複雜,於是印出紅綠燈象徵交通安全,也渴望擁有綠化空間,以及印下動物腳印來象徵社區對動物友善。代表深水埗的「SSP」有着獨特的字體設計,酷似馬路,原來是參加者受孩子玩的湯瑪士火車玩具所啟發。

最後還有一個工作坊,參加者學習絲印版畫,每人先創作圖像,然後互相交換後用來印製版畫,並印在風琴紙書上,最後每人擁有一本獨一無二的風琴紙書。胡栢怡認為,照顧者暫時抽離日常,其實也提醒他們需要放鬆的時間和空間。藝術不止於工作坊,有家長將學到的版畫技術變成親子活動,成為跟家人溝通的橋樑。即使未必人人繼續創作版畫,亦可發展其他細藝,「這(版畫創作)可能是一個切入點,或者是一個啟發,引領他們去探索自己」。

「賽馬會『以藝同行』照顧者社區藝術計劃」展覽

日期:即日至8月18日

時間:下午1:00至晚上7:00

地點:中環鴨巴甸街35號 元創方A座地下SG03-07

詳情:bit.ly/4d9WegQ

文:嚴嘉栢

[開眼 藝述速遞]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