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年31歲的Getter是記者的前同事,大約10年前曾在其他傳媒機構短暫共事,原來他亦是港摔的創會成員。他入坑經歷跟Bitman差不多,但當火炭訓練中心停運後,部分成員出外學習摔角和打職業賽事之際,他則將心力投放在學業上,漸漸少有聯絡。
去年Bitman接任港摔會長,並決心推動香港摔角文化,籌辦更大型的摔角賽事後,Getter與一班成員決定回去幫忙,「當時我未決定再打摔角,摔角最講合理,擂台是神聖地方,不能突然空降回來,觀眾不會接受」。所以他今年乘着港摔成立15周年回歸,在頭場賽事與另一名資深成員組隊出擊,決戰港摔一對生力軍組合,上演一場新舊對決。賽後Getter名正言順復出,續戰他心愛的摔角。
摔角吸引Getter的地方,在於摔角手千絲萬縷的恩怨情仇,「特別是像墨西哥這些已有百多年摔角歷史的國家,有不少本身沒有血緣關係的摔角手,在擂台上飾演着同一家族成員,有些家族更經歷了幾代人。所以擂台對決不一定是個人之戰,也可以是家族之間的對決」;亦因為有着劇情延續的關係,無論摔角手名氣再大,也不能戰無不勝,需按着「劇本」表演,「例如今場輸了,好可能是為了鋪排下一季賽事的主軸故事,所以睇摔角,討論真假及贏輸都不是重點,合理同好睇就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