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俗稱「媽媽手」的狄奎凡氏症(De Quervain's disease),不止是媽媽育兒期間的煩惱,也是都市人常見痛症之一。狄奎凡氏症學名為狹窄性腱鞘炎,是指拇指伸肌腱和外展肌腱在橈骨莖突(位於腕關節外側)附近受到壓迫和發炎的現象。讀者可以嘗試握拳,將拇指包在拳頭裏,然後將手腕向小指方向彎曲,如果此動作引起疼痛,則有可能患上媽媽手。
由於此病症常見於頻繁抱嬰兒、正經歷育兒期的媽媽,故俗稱「媽媽手」。然而,任何需要長時間重複拇指和手腕動作人士都可能受到影響。例如育嬰人士、園丁、髮型師、音樂家等。另外,現今大家「機不離手」,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無論是用手機打字、滑動熒幕,還是用鍵盤打字,這些反覆手腕動作都容易加劇肌腱和腱鞘之間的摩擦,造成勞損。
拇指側痛 活動範圍受限
拇短伸肌和拇長外展肌分別負責拇指的伸展及外展動作。它們的肌腱由一個共同的腱鞘包覆,負責協助拇指活動。當腱鞘發炎或變厚時,肌腱在移動過程中受到壓迫,導致疼痛與不適。這種發炎多半發生在橈骨莖突部位,特別是拇指和手腕頻繁做重複動作時,肌腱和腱鞘之間的摩擦增加,因而導致發炎。
媽媽手主要症狀為手腕拇指側疼痛,拇指活動範圍因而受到限制,例如伸展拇指或手腕旋轉時感到困難。這疼痛亦可能會由拇指側的手腕一直延伸至前臂,並在用力握東西或轉動手腕時加劇痛楚。患處一般會有輕微腫脹,甚至有硬塊。
儘管媽媽手有時是難以避免,特別是對新手媽媽或某些職業人士,但採取以下措施可以有效減少發病風險:
1.避過度使用拇指和手腕
長時間做重複動作時,應定時休息,讓手腕得到充分的休息。
2.保持正確姿勢
抱嬰兒時,應避免單一姿勢持續太久,可選擇使用嬰兒背帶或其他輔助工具來減輕手腕的負擔。
3.手部肌力和柔韌度訓練
在家中每天以雙手擰乾濕毛巾,左右手交替10至15次,每次維持擰乾姿勢5秒來強化前臂和手腕的肌肉。另外亦可將雙掌合攏,五指貼緊,慢慢地將所有手指展開並盡量伸直,使手掌與手指成最大角度,維持20秒;每天做最少3次來增加手指的柔軟度。
4.避長時間用手機或鍵盤
現代人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愈來愈長,適當限制使用時間並定時休息,可以有效減輕手腕壓力。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提供物理治療服務,詳情可致電2783 3616或登入bit.ly/ymca_mamahand查詢。
文:王凱婷(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註冊物理治療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