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周記:當世界是一盤地產生意

文章日期:2025年02月09日

【明報專訊】地產商出身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向愛從地產生意角度看國際問題。去年跟馬斯克做網上直播時宣稱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會令人擁有更多沿海物業;2018年跟朝鮮領袖金正恩會面也游說對方放棄核計劃,改在朝鮮沿岸興建「全球最佳酒店」。他說美國要接管加沙,將加沙巴人「遷移」往鄰國,將之發展成「中東蔚藍海岸」,雖然不少正常人震驚,但放在特朗普脈絡下絕不令人驚訝。

特朗普上台還不到一個月,在國際舞台上已令人頭暈轉向,究竟是他太瘋狂還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眾說紛紜。不少人都說,要了解特朗普開天索價的風格,要看看其著作The Art of Deal。但我兩年前介紹過長年採訪特朗普的《紐約時報》記者Maggie Haberman描述特朗普崛起的Confidence Man,可能更讓人了解特朗普。

該書指特朗普對電影着迷,甚至想進軍荷李活,雖然最終「屈就」繼承父業當地產商,但對娛樂事業念念不忘,構思房地產項目要極盡奢華,即使地產項目最後爛尾收場也沒關係,最重要是吸引大家注意特朗普。該書引述特朗普說:「我一直熱愛娛樂事業,也喜歡其他事物,但我認為我們把一些娛樂元素帶入了地產事業。」現在,他把娛樂元素和地產元素一同帶入國際政治,其他考慮都靠邊站。

特朗普兩屆中東特使同為地產商

中東在正常人的眼光中是一處充滿歷史恩仇之地。特朗普卻看到機遇處處。早在今年1月20日宣誓就職後在記者會便說:「你知道嗎,加沙很有意思,地點很好,在海邊,天氣又一流,一切都很好。那裏可以發展一些美好的事情。」《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稱,特朗普去年夏天跟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通電話提到加沙,形容加沙是「優質的房地產」,請對方想想在加沙興建什麼類型的酒店。就算是舉世關注的俄烏戰爭,特朗普也不忘地產商機。《華爾街日報》稱,他去年秋天跟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說,烏克蘭將是開發房地產的好地方,並特別提到港口敖德薩。看來他的確對沿海物業情有獨鍾。

特朗普兩屆政府的中東特使同樣是地產商。首個任期的中東特使是特朗普女婿庫什納,他是猶太裔,雖沒外交經驗,但卻主持中東政策。當年特朗普把美國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承認以色列對非法佔領的東耶路撒冷及戈蘭高地的主權,都推翻美國一貫政策。在庫什納推動下,以色列跟阿拉伯國家阿聯酋、巴林、摩洛哥、蘇丹締結《亞伯拉罕協議》,關係正常化。庫什納亦憑在中東特使建立的人脈網絡大賺一筆,離任後的私人投資基金分別得到沙特阿拉伯注資20億美元,阿聯酋和卡塔爾注資10億美元。他去年2月在哈佛一個場合上又提到加沙擁有「非常有價值」的海濱地產,可以成為旅遊業的樞紐 ,建議以色列在「清理」加沙時撤離當地平民。

新任中東特使維特科夫(Steve Witkoff)也是猶太裔,是特朗普多年老友,沒有外交經驗,在中東的人脈便是過往的生意伙伴。《華爾街日報》去年11月的文章稱,維特科夫的任命令人愈來愈覺得「特朗普最終把中東危機看成一宗複雜的地產談判」。文章引述一名知情者稱,維特科夫跟特朗普持相同看法,把中東危機某程度看成「一宗巨大的房地產交易」。

歷史上的加沙令人神往

特朗普的眼光錯不了。加沙的確位處優越,既有地中海海港,氣候宜人,土地又肥沃,加上處於尼羅河谷和中東之間,是重要商貿樞紐。歷史上的加沙的確令人神往:1659年,一名法國官員指加沙「非常愉快及宜人」,熱鬧的市集更令他想起巴黎;1799年拿破崙路過加沙曾寫道加沙的山丘覆蓋「橄欖樹林」,讓他想起法國南部的朗格多克(Languedoc)。不知特朗普的加沙地產項目會否採用來做文宣?

被覬覦也被厭棄

這片土地歷來為不少帝國垂涎,無論是要從地中海東岸征服埃及還是或從西奈入侵中東,加沙也是最佳橋頭堡:1798年拿破崙遠征埃及後便佔領加沙,以之作根據地攻打奧斯曼帝國控制的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人為了從奧斯曼帝國手中奪取巴勒斯坦,1917年花逾半年攻打加沙,打開通往巴勒斯坦之門,進入耶路撒冷。英國人一邊答應讓阿拉伯人建國,一邊又支持猶太人復國,巴勒斯坦在一戰後為英國託管,但當英國人發現無法控制局面時便倉皇撤走。至於以色列,領袖自立國以來都苦於如何維持以色列以猶太人為主,又收復「應許之地」,當中加沙有如雞肋:加沙雖然是「應許之地」,但那兒大批巴人難民,如何吃得消?根據聯合國1947年決議,加沙及約旦河西岸劃給巴勒斯坦,以色列立國後,大批巴勒斯坦難民逃到加沙,令加沙人口大增,加沙當時為埃及控制。據Tom Segev的著作 State At Any Cost,以色列首任總理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雖然認同要趕走埃及人,但一直質疑佔領加沙的必要。到1956年戰爭前夕,他雖然同意以色列必須拿下加沙,但說:「如果我相信奇蹟,我會寧願它被大海吞沒。」以色列1956年至1957年曾短暫佔領加沙,到了1967年六日戰爭後佔領西岸、加沙及東耶路撒冷。

怎樣可以留地不留人,向來令以色列民族主義者費煞思量。以色列一直以殖民來蠶食巴人土地,但巴人還是在土地上,對以色列的怨恨有增無減,其中加沙被以色列長期封鎖,人口擠迫,更助長哈馬斯崛起,成為以色列一大安全威脅。哈馬斯2023年10月7日襲擊以色列屠殺平民,以色列展開軍事行動,對加沙狂轟濫炸。以色列極右從不掩飾其目標:將加沙徹底摧毁,把巴人趕走。以色列農業部長Avi Dichter 2023年11月便聲稱,以色列正在推動「加沙浩劫」(Gaza Nakba),暗示重演1948年以色列立國令70萬巴人流離失所一幕。當時以色列政府迅速否認,不過不少官員及政客一直鼓吹要將加沙巴人「遷移」,重新佔據加沙。

歷史難題 地產解決?

特朗普的房地產計劃恍如為以色列解決一直以來的難題。他當然不認識關於加沙的歷史和事實。他可能聽過內塔尼亞胡介紹他的新中東藍圖,也可能聽過2023年印度、美國、歐洲和阿拉伯國家提出的「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以色列去年已重創哈馬斯、真主黨及伊朗,加沙若不再成為安全威脅,這個旨在加速地區融合的基建大計便可以上馬,加沙港口更可以為以色列的海法港口互為補足。任何能讓大家「齊齊有錢搵」的方案,對特朗普都有吸引力,尤其當計劃涉及房地產投資。他在宣布時營造戲劇效果,更是其一貫作風。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據傳媒報道要看電視才知道特朗普接管加沙的計劃,但也迅速在X上表態支持,還寫上一句「Make Gaza Beautiful Again」,讀來就像俗不可耐的奢華地產項目標語。巴勒斯坦的歷史、連綿戰爭的傷痛、加沙人對家園的依依不捨,以至生還者的權利,在特朗普這位地產大亨眼中都毫無意義,一切都埋葬在廢墟之下。

文˙林康琪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