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曾於2006年及2008年憑電影《如果.愛》及《投名狀》,先後兩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獎項的黃炳耀,早前為一間戶外運動用品新店設計室內裝潢。黃炳耀說,今次的設計核心是希望喚起舊客戶對店舖的回憶,營造溫暖親切的氛圍。在整個設計過程中,他巧妙運用了30多年來在電影美術指導工作上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力求讓顧客踏入新店時,恍如走進時光隧道,感受既熟悉又新穎的獨特體驗。
黃炳耀入行逾30年,曾為30多套本地及內地電影擔任美術指導,當中更多次獲相關提名,包括為人熟悉的《半支煙》、《三更》、《金雞》、《梅艷芳》等。一直從事美術指導工作,為何突然為運動用品店作室內設計,莫非跟香港電影市道有關?他笑說雖然電影市道一般,但他一直都接到電影工作,參與室內設計純因跟店主的緣分,「因為10年前玩越野落山單車時認識了店主,當時他知道我做美術指導,便找我替他的店舖做室內設計,因為跟他很投緣,所以偶爾也會幫忙」。不過說到最喜歡的工作還是美指,「每齣電影都是新的題材,有不同的時空、階層,亦會遇到新的伙伴,經常都有新鮮感」。
舖位深、樓底高 激發時光隧道靈感
談到今次為戶外運動用品品牌Patagonia構思尖沙嘴亞士厘道新店設計主題時,他就憶起新店其實就在品牌6年前結業的老店旁邊,今次可說是重回老地方,「店主希望能透過新店的裝潢喚起舊客人的回憶,(讓客人)感受到一種家的溫暖,所以我便將重點放在營造熟悉和親切的氣氛」。黃炳耀形容創作過程恍如拍電影,店主就像導演,對整體結構有清晰的想法,而作為美指的他,便要盡力協助導演(即店主)把想法實體化,讓觀眾(即顧客)產生相同感受,不會有違和感。
跟他一起走進新店,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組懸吊在天花下的拱頂木板結構,黃炳耀回憶說當他首次踏入這間還未有任何裝潢的「吉舖」時,被新店的格局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新店舖位夠深,樓底又夠高,這種特別的空間感,令我腦內跳出了時光隧道的想法」。在創作上,他認為想像力及感覺均很重要,像他最近參與的電影製作需搭建啟德舊機場大堂布景,由於啟德機場已經拆卸,要重新搭出整個機場場景,時間上又不許可,最終劇組找到一個幾十年樓齡的舊屋苑大廈門口,「驟眼看來,好難把兩者聯繫起來,但那裏保留的舊式裝修跟舊機場很相似」,當美術團隊裝上航班資訊牌等道具及稍加修飾後,就連住客出門時也嚇了一跳,想不到每天經過的入口會變成舊機場大堂」。不過,黃炳耀說想像力及感覺不會憑空出現,很多時要透過觀察、累積經驗,所以他說一般人逛街時可能會留意貨品,但他的「職業病」會驅使他留意建築物的結構、招牌的字體或老店裝潢等。
當他確立了新店的「時光隧道」想法後,他便活用高樓底的優勢,將長木板組裝成拱頂形狀,店舖的深度則讓木板結構在視覺上呈現出放射狀,感覺就像走進了一條隧道之中。而他亦在舖頭盡頭預留一幅牆壁作舊照片展示區,讓舊客人能回憶起昔日在店舖內參與活動的點滴。
擺放「人氣」舊物增溫暖感
新店另一焦點在收銀桌後方一個滿有年代感的木組合櫃,數十塊木板留有許多刮痕及裂縫,加上木板顏色並不統一,有點勉強湊合的感覺。黃炳耀說這個木組合櫃是從品牌的另一分店搬來,「因為店主着重環保概念,平常也願意花錢保留一些舊物,所以我便挑選一些老店或其他店舖的擺設在新店使用」。他逐一介紹店內舊物,例如鏽漬斑斑的試身鏡、帶有工業風的笨重吊燈等,他強調撇除環保因素,這些能散發生活氣息的舊物可增添歲月痕迹,也有一種溫暖的感覺,「可能其他人見到鏽漬、刮痕會覺得殘舊,但這些缺陷其實來自真實的使用痕迹,每一道紋理都獨一無二,好像一幅畫,我們行內人會稱為有『人氣』」。黃炳耀解釋美指的角色是要令觀眾投入電影世界,畫面中出現的環境、道具或擺設都要像真,特別是拍攝年代感的戲,往往要人手「做舊」,即通過打磨、脫色等手法,令畫面中的一切符合戲中的年代,以電影《梅艷芳》為例,劇中劉培基的辦公室是一間正常使用過的工作場所,所以除了擺設及道具要符合年代,也不能太簇新,否則便不能令觀眾感受到辦公室中的生活氣息。
通過不同光線 提升整體視覺感受
記者在店內轉了幾圈,發現新店沿用品牌重視大自然的意念,採用了大量木材、石板等物料,從不同角度看,即使是同一種物料,在光源的映照下會顯現不同的紋理細節。原來黃炳耀做電影美指很着重光源,「有一次拍劇時的預算不夠,我們無法為角色居住的家中牆壁做出合適的質感,那時剛好是鮑大人(憑電影《臥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的鮑德熹)做攝影師,他知道後便叫我放心,然後打了一些很有層次的燈光,結果出來的效果很有感覺」。自此在他的美指生涯中,變得更重視光源,甚至會預先了解清楚攝影師會在每場戲如何運用光源,才去構思美術效果,「相反燈光如打得不好,就算我們做得如何細緻,拍出來都不會真實」,所以他這次除了為新店選擇了帶有「溫暖的家」的黃光效果,也特別在燈光及設備佈置方面相互調整,通過不同的光線效果提升整體的視覺感受。
科技進步 美指面臨更大挑戰
單是為店舖設計室內裝潢已經如此複雜,為一整套電影擔任美指,要兼顧的實在叫人難以想像。黃炳耀表示可能自己比較着緊細節,故每次擔任美指時都給自己很大壓力,特別是參與大製作《投名狀》的部分場景時,由於整個拍攝氛圍,如導演、幾名主角在片場都很嚴肅,令現場每一個人都格外緊張,可幸最終電影也為他帶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的獎項。
不過,黃炳耀說科技的進步及資訊發達,也令美指工作面臨更大挑戰,「以前做美指,我會着重感覺多一點,即是創作出來的環境、道具未必百分百真實,但只要營造到相似的感覺,觀眾就會相信」。但現時影像技術愈來愈高清,串流平台又可讓觀眾隨意停播畫面,無形中讓以往不太「眼利」的觀眾,也能輕易從畫面中「找錯處」;最要命是社交媒體的發達,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平台指正錯誤,亦會很快傳到他的耳中,「初時真的很焦慮,經常會問助手找回來的參考資料是否可信,又會反覆要求他們求證真偽」,不過他說始終電影製作不會有無限時間,而且有些資料已隨着時間流逝而消失,不太可能完全還原最真實的狀况,所以他現在已學會放下,但求做到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