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主導如謎劇場 看聽障+認障者怎麼「說」

文章日期:2025年02月14日

【明報專訊】情人節的關鍵字是什麼?大概是「愛」。今日,有人說出愛,有人聽見愛,亦有人看見愛——左手小臂在下、右手小臂在上,雙臂交疊至胸前,這是香港手語的「愛」;無名指與中指彎曲至手心,其他手指自然張開,這是國際手語(International Sign)的「愛」。

聽障者自編自演 導演盼觀眾親身體會

手語,是聽障者「說」的方式。然而,獨居護理院的聽障者哈利一覺醒來,卻發現自己在一夜之間忘記手語如何使用。面對無聲的世界、陌生的感受、不安的情緒,他要怎麼「說」?來自新加坡、現居蘇格蘭的聽障劇場工作者拉米許.梅亞潘(Ramesh Meyyappan)自編自演《愛難忘》(Love Beyond),聚焦患有認知障礙症的手語使用者。全劇以手語主導,幾乎沒有字幕,導演馬修.蘭頓(Matthew Lenton)希望觀眾親身體會聽障與認知障礙的世界,看他們今天怎麼「說」。

「這個故事圍繞着語言——在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語言有喪失、亦有得到。」蘭頓說。故事開始於年邁獨居的聽障者哈利(梅亞潘飾)進入護理院,在認知障礙的影響下,他逐漸忘記手語應該如何使用;而護理院看護梅(Elicia Daly飾)在與哈利的相處中逐漸學會手語。遺忘手語的哈利,掙扎在認知障礙與失語帶來的雙重混亂中——現實猶如驚慄片:早已去世的妻子的身影在眼前重現,宛如鬼魅;混亂的記憶將生活打成碎片,哈利只能在無法表達亦無人理解的世界中,獨自拼湊回憶,解開「謎題」。

聲音視效燈光皆「語言」 道「愛與失去」

演出沒有字幕輔助,不熟悉手語的觀眾,將陷入與劇中哈利相似的處境:獨坐在黑暗中,在無法理解的「語言」中充滿困惑,只能努力拼湊舞台上的種種,以解開故事的「謎題」。馬修.蘭頓分享,比起傳統的文本敘事,他與身為聽障者的拉米許.梅亞潘都更在意視覺帶來的印象和抽象的力量。因此,由梅亞潘創作的《愛難忘》比起劇本,更像是「一系列事件的描述,對我而言,它亦是一個待解的謎題:我們需要找到一種非常特別的語言,來描述拉米許想要表達的故事」。在蘭頓看來,這種語言不是寫作,而是共同發現與創作——「不僅是演員,還有聲音、視覺效果、燈光……這些元素都是這齣劇的『語言』,共同構建出故事中的夢幻世界」。

將字幕剝離後,會否擔心觀眾因不會手語,而無法理解劇中情節?面對記者提問,蘭頓回答:「這取決於你所說的『理解』是什麼。或者說,這個問題假設了人們只能通過文字來理解事物。」他續說,「徹底的『理解』,對於一場表演或者任何藝術作品而言,既不重要,也不是理想的方式」,最好的藝術或許正存在於不完全理解的事物之中,「因為它將以不同的、更深的,甚至是夢幻的方式影響着我們——而文字往往會限制事物的含義,使其變得具體卻狹隘」。他舉例,在蘇格蘭,聽障觀眾和手語使用者亦無法「理解」口語演員說的內容,卻能夠理解演員的意圖與語言中的音樂性;同樣地,健聽的觀眾或許無法理解梅亞潘的角色「說」的內容,卻依舊能夠體會他的意圖、音樂性與情感。

舞台上,哈利在鏡子與鏡子、音樂與音樂間回溯記憶,經歷愛、擁有與失去;舞台下,觀眾在迷惑與理解、視覺與聽覺間,亦經歷着感官冒險。蘭頓直言,他並不想通過演出迫使觀眾認識什麼文化,或引起什麼反思,他只想「做好一場表演」——「這部劇關於愛與失去,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些……儘管故事中有一位聾人、一位『聽人』,但於我而言,他們只是兩個個體,兩個人類,而已」。

拉米許‧梅亞潘《愛難忘》

時間:3月20、21日晚上7:30

3月22日下午3:00、晚上7:30

地點:上環皇后大道中345號上環市政大廈5樓上環文娛中心劇院

票價:160元、220元

詳情:bit.ly/4hHeTCQ

文:王梓萌

[開眼 藝述速遞]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