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拍檔重聽的一闋大同

文章日期:2025年03月07日

【明報專訊】2025年3月1日,樂壇地震。當天大家知道,音樂才子方大同於上月21日平靜而安詳地辭世,才四十一。

20年前的2005年,方大同簽約華納唱片,推出首張個人專輯《Soulboy》,而為《Soulboy》監製的正是Edward Chan(陳浩然)。《開眼》邀請Edward接受訪問,他靜下來深思數天,最後決定用文字跟方大同好好道別(見另稿)。方大同在華納約8年的歲月裏,Edward與他合力製作出7張專輯,除了《Soulboy》,還包括《愛愛愛》、《未來 Wonderland》、《橙月》、《15》等。於公,他們是合作無間的伙伴;於私,他們是喜歡一起去茶餐廳吃飯的摯友。

記者問Edward這麼多年來,最喜歡方大同哪首歌?「我製作過的全部都很喜歡,我們不會做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因為每一首歌、每一個音符、每一個editing(剪輯)、每一個dubbing(混音)都喜歡,所以好難好難選擇。」Edward最後選了《Soulboy》裏的〈我們能不能〉,「選這首不是因為我最喜歡,而是覺得這首歌的意思很好……歌的內容就好像一條問自己的問題,或帶出一條問題——我們究竟能不能放下一切的不同,團結地為我們的生活、身邊的人、世界等凡此種種變得更加美好呢?」

「我們在一個很大的宇宙的小地球上/無論我們的想法其實我們都一樣/好多好多年來一直都是顧着自己/怎麼今天還不懂要從人類而起」……「我們能不能/有一天沒有戰爭/有一天沒有傷痕/有一天沒有仇恨/痛得那麼深/如果我們想看見/我們一定能實現/只需要一點時間/真正去改變」……這是〈我們能不能〉的部分歌詞,這首歌由方大同親自作曲和填詞。

「現在我選擇這首歌的主要原因是:我很久沒聽這首歌。重聽時我都會問自己,由2005年開始,這20年,我究竟有沒有做到歌詞裏說的事?有沒有哪些地方我做得不夠好?我可不可以因為大同的離去,令我有緣分再重聽這首歌時,以20年後已經成長的自己,(思考)我有沒有機會比20年前做得更好呢?」Edward說:「這首歌是一個提醒——我還有進步空間可以檢討自己……我能否做到我手寫我心?」

「當你做一首音樂,你想表達一個message(信息),而你確信用呢個message係一件好事,而你持續地踏實地,每時每分每刻都身體力行地做緊同一件事。」——Edward回答這條問題時,唯獨最後幾句用了「你」。

文:明報藝文部

設計:賴雋旼

編輯:何詩韻

IG:@fridaymingpao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文化特別版]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