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培訓 辦展覽拓商機 授權支援 助港產IP被看見

文章日期:2025年03月07日

【明報專訊】上周(2月28日)本欄訪問香港恒生大學藝術設計系助理教授蔡曉瑩,她提及長遠發展本地IP尤為重要。提起港產IP,讀者第一時間會想起什麼?麥兜?李小龍?抑或是近期大熱、在香港出生的熊貓BB?若讀者曾到訪維港、西九文化區和各大商場,應該不難發現一些港產IP的身影。但它們的名字始終未能順着嘴邊溜出來,到底是缺了些什麼?

記者就發展港產IP致函文體旅局,發言人指文體旅局轄下文創產業發展處「透過『創意智優計劃』資助舉辦『香港設計.授權支援計劃』,幫助香港新進角色設計師及擁有授權設計內容的設計師和設計企業發展其業務,開拓商機」。翻查資料,自2018/19年首辦起,「香港設計.授權支援計劃」(下稱DLAB)今年已邁入第6屆。據官網介紹,每間申請公司最多入選支援計劃3次。6屆共約220間公司入選,記者略作統計,發現當中有約22間成功入選3屆,記者找來當中3個IP設計師,談談港產IP這些年來的高低跌宕。

【IP經濟怎麼辦之二】

每屆入選DLAB的本地設計公司有40至45間。記者向DLAB主辦方查詢每屆共有多少公司報名,回覆指每屆約有60至80間。據官網介紹,遴選委員包括授權及設計業界的協會代表、著名設計師、授權業專家等,他們會用「原創性及創意」、「市場潛力」、「與IP有關的業務拓展計劃」等準則遴選。入選公司必須為香港註冊公司,已推出的IP不能超過6年。計劃除了提供培訓,更會資助入選公司在該年約4月舉辦的香港國際授權展擺放攤位。

邀知名IP創辦人分享經驗

Katrina在2014年創立品牌Handmadeship,起初主要繪畫帶有懷舊香港元素的小吃、餐廳文化、街道牌等插畫。2019年她報名參加DLAB時,才剛畫出品牌第一隻角色「圓DUM DUR」。Katrina坦言:「如果不是DLAB,我未必會覺得它是一個IP,可能只是眾多圖案裏的其中一個。」Handmadeship成功入選第2、3及4屆DLAB,「當初畫隻公仔出來純綷想令圖案更豐富,但上了DLAB的課堂,才知道原來一個公仔也可以做成IP,而這個IP可以有無限可能,可以獨立抽出來,做不同範疇、不同類別的合作」。

在計劃裏,Katrina記得主辦方曾邀請發展較成熟的港產IP,如B.DUCK、Chocolate Rain等,由它們的創辦人分享如何壯大IP、跟客戶溝通等。其中一課找來負責申請商標的公司講解版權與商標的重要,Katrina亦分享她最近正在處理內地公司侵權的問題,「在香港我已經申請了商標,但在內地申請商標的手續很繁複,我也是找當時在DLAB認識的法律顧問,靠他們幫忙在內地處理」。

Isabel創立的ISATISSE同樣入選第2、3及4屆DLAB。她用上鮮艷的顏色、不按常規的線條,畫出頂着紅髮的IP「眼皮女孩」。Isabel提到DLAB課程會講解如何製作style guide(圖庫),清晰介紹自家IP的個性、詳細資料等,為推銷IP做準備。

授權展接觸潛在客戶

Wing和DC夫妻檔於2013年共同創立品牌SHIBAINC柴犬工房,他們入選第1、3及4屆DLAB。他們的IP「SHIBE」是一隻柴犬外形的角色,靈感來自他們的柴犬寵物。DC是SHIBAINC的主設計師,而Wing則負責構思IP角色背後故事及IP後續營運。Wing提到多年來大部分合作都是在國際授權展促成,她分享授權展會有不同類型的人來,有零售商如LOG-ON、千色Citistore等,物色適合進駐店舖的IP品牌;亦有各大商場代表到場尋找IP合作,設計商場的大型裝飾佈置;更有本地、內地及海外各大小品牌到此談合作。而SHIBAINC曾與多間商戶,如Watsons、VACA小牛角、Del Monte Foods等合作。但據她觀察,授權展在疫情前人流比較多,疫情後馬來西亞、新加坡或泰國等地的潛在客戶都相對減少。

Handmadeship的Katrina都認同授權展對發展IP幫助很大,「其實在網上很難接觸到對我們IP有興趣的人,因為在香港畫插畫的人很多,所以如果我們沒有一些能實體見面和命中目標客群的展覽,其實很難找到潛在客戶」。透過授權展,Katrina曾分別與長沙灣麗閣商場和尖沙嘴iSQUARE談妥合作,在商場設置「圓DUM DUR」大型打卡裝置。Isatisse的Isabel亦透過授權展與領展談成合作,曾在5個天水圍商場引入「眼袋女孩」的打卡位,她更指如果不是有資助,未必會付原價參加授權展——據第6屆DLAB官網資料,授權展參展攤位原價為29,432港元。

上周〈開眼〉從學者角度剖析何為IP,今周訪問擁有IP的設計師,她們又是怎樣理解?Katrina思考片刻道:「IP就好像幫我的角色整一張身分證,代表它有名有姓,是來自哪一個插畫家,它的故事是怎樣,不是隨手畫出來的一個圖案。」Isabel則認為,IP是能夠代表自己品牌的角色,「未必會記起哪個插畫師畫,但會記得這隻公仔來自這個品牌」。Wing則說:「我覺得自己就是包租婆,別人是買樓收租,我就租『柴犬工房』出去,因為licensee(獲授權者)每賣出一件產品,我們都有分成。」Wing笑言這個比喻令她婆婆也終於明白她的工作。

Wing指,在外國的授權項目,很多時候不會由原設計師設計,「可能只會給一本『天書』,licensee自行設計,再把設計交給授權方批核」。雖然3名設計師都是IP授權方,但都不約而同地說與商戶合作時會堅持自己做設計。Wing補充,這種做法授權方既能收到授權費,亦能收到設計費;在商戶角度,授權方直接負責設計「更節省時間,設計亦更原汁原味」。

盼政府使用IP準則更透明

港產IP絕對不是新鮮玩意,但在海外IP強勁勢頭下,港產IP究竟怎樣才能突圍而出呢?Wing直言在香港做IP「易做難精」,唯有做好自己,抓緊機會,「你不發覺我們香港人很接納別人的IP,譬如日韓、歐美,但是我們(的IP)出去,或者想回內地,別人也未必接受你,所以我覺得至少我們要保育自己的IP」。Wing亦分享在國際授權展上曾直接向到場的政府官員提意見——能否在每個港鐵站都宣傳不同的IP,可能是蛋撻、奶茶,甚或跟港鐵站附近的特別景點做crossover(聯乘),讓五湖四海的人來到香港,或是本地人,也能了解香港新的IP。Wing亦提到疑問,政府在使用哪些IP的準則可否更透明些?如她留意到在將軍澳南海濱長廊,擺放了幾隻內地IP「乖巧寶寶」的立像,「它可能很多Like,但問題是為什麼不用香港IP呢」?

翻查資料,2023年《施政報告》鼓勵全港18區設置「打卡」地標,以展現地區的獨特風貌,其中西貢民政事務處就在將軍澳南海濱設置「乖巧寶寶」立像。記者就此詢問西貢民政處,「乖巧寶寶」如何展現西貢區的特色,以及選擇合作IP時,有何準則、會否優先考慮港產IP,回覆指「在考慮設置特色立像時,角色形象及如何配合地區特色是主要考慮因素。乖巧寶寶形象幽默可愛,以『打工仔』身分在職場上乘風破浪、披荊斬棘的生動情節更展示樂觀向上、笑對困難的精神。另外,其設計造型多變,可配合西貢特色」。但對於會否優先考慮港產IP,則沒有回應。

針對大眾口味微調IP設計

Isabel則坦言大眾口味很重要,「不能只做一隻自己喜歡的IP……可能做了第一個版本,大眾未必接受,便要嘗試微調,試到去某個位置發現大眾原來願意接受」。除了微調IP,Isabel近年亦微調商業模式,2023年沿用眼袋女孩為主角推出繪本,在美國、新加坡、日本等地的比賽獲獎,把眼袋女孩這個IP推廣至世界。Katrina則選擇把目光對準香港市場,「我很喜歡香港的本土文化,希望可以把『圓DUM DUR』包裝做一個很純正的香港IP——人們想起香港就會想起『圓DUM DUR』」。

3個港產IP設計師,縱然設計的IP各有風格,IP發展之路亦不盡相同,但無阻她們深信——港產IP絕對不比其他IP輸蝕。她們受訪時,坐在自己的實體門市或工作室,四周環繞着由自己一筆一畫設計的IP產品,分享這些年來的悲喜時,眼裏依舊有光。

文:譚雅詩

設計:賴雋旼

編輯:王翠麗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文化力場]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