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定向學堂:朱古力口味創新成風 品鑑師教如何分辨真假朱古力

文章日期:2025年03月09日

【明報專訊】廣告歌有唱「如果太多牛奶味/朱古力味冇掟企」,近日街頭巷尾可見蛋糕、麵包和刨冰等,都流行用杜拜朱古力——開心果醬與中東甜品Knafeh夾心的牛奶朱古力作餡料,「究竟(裏面)是朱古力多過開心果醬,還是開心果醬多過朱古力?」朱古力品鑑師陳詩婷不禁狐疑。「任何口味我們(精品朱古力業界)都不會抗拒或反對。」她說,口味創新並非壞事,問題在於其用料是否影響健康。正如朱古力有真假,該如何分辨?

低價油脂取代可可脂

煉成「假」朱古力

朱古力是可可豆的副產品,可可豆還能磨成可可粉,其豆殼也能泡茶,跟咖啡豆的用途差不多。陳詩婷說可可果的結構似山竹,剖開像苦瓜皮般又厚又皺的可可果殼,就可見被黏軟的白色果肉包裹着的啡色可可豆。

所謂「假」朱古力即是它的製造過程中添加不必要的材料,「簡單而言即是將那食物變成朱古力味的糖果」。陳詩婷解釋,朱古力大致可分為黑朱古力、白朱古力和牛奶朱古力3種,黑朱古力以可可(可可膏及可可脂)和糖製成,白朱古力由可可脂、奶和糖製成,牛奶朱古力的成分大致與黑朱古力一樣,只額外加了牛奶,這使其可可含量較低。「因為可可脂很貴,可可本身也很貴。」陳續說,有些廠商會用棕櫚油或菜油等油脂取代可可脂,以降低成本,其成品便是「假」朱古力。

關於朱古力的2個誤解

看電視廣告見「朱古力大師」製作香滑的朱古力,大抵會覺得朱古力入口即溶才算好。但陳詩婷說並非如此,「其實這是加了很多不應存在的油脂」,她指朱古力中的油脂愈多,會愈易溶,也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咬下去有粗粒的粗磨朱古力也不代表它劣質,陳形容這就好比人們會按喜好煎成不同生熟度的牛扒。

朱古力食得多會肥?理論上,沒任何添加的黑朱古力對人體有益,例如它含有助心血管抗氧化的黃烷醇(flavanols),能維持血液循環;有色胺酸(tryptophan)助合成血清素,能穩定情緒和讓人感到愉悅;還有鎂(magnesium),助新陳代謝和放鬆腦神經及肌肉等。純可可脂含有飽和脂肪酸及單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膽固醇,其飽和脂肪酸則大多屬於硬脂酸(Stearic Acid),硬脂酸不會增加或減低血膽固醇。「可可脂是好的油」,陳詩婷舉例說生酮飲食者會選擇攝取可可脂。

不同風土 不同朱古力風味

一個可可果能做多少分量的朱古力?陳詩婷說無法肯定,因為可可果小至一個手掌,大至一個木瓜,內裏有30至50粒可可豆。有說「One tree, one bar.(一棵可可樹能做一排朱古力)」,陳認為這有點誇大,她說做朱古力前要先篩選質素較佳的可可豆,故一個可可果實際能用上的可可豆數量難以衡量,尤其可可果一離開樹很快就變黑。

台灣產可可果具水果香

泰國洛坤府具酒香花香

7年前,陳詩婷到秘魯上「國際朱古力與可可品鑑機構」(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Chocolate and Cacao Tasting,IICCT)的朱古力品鑑最高級別的第3級課程,她說秘魯種植的可可果有很多品種,其外殼有紅橙黃綠不同顏色。陳說她到當地農場考察,一剖開可可果便嗅到強烈的荔枝味和花香,吃下去則甜甜酸酸的,「這是風土問題」。她續解釋,盛產鳳梨的台灣所種的可可果有較重水果香氣,花香味相對少;泰國南部洛坤府的可可樹根發達,使其果實能獲取更多周邊物質的風味,具酒香、花香、堅果香和果酸,而東部尖竹汶府的可可樹則與其他水果樹共享田園,故其種植的可可果帶更重果酸。陳詩婷能細分不同風味的朱古力,也是經過一輪考察、測驗和盲評,最後成為朱古力品鑑師。

秘魯、泰國和台灣分別屬熱帶和亞熱帶,陳詩婷說高溫適宜可可樹生長,可可樹不喜寒冷,但「太熱太曬落大雨,有蟲蛀也不行」。「它跟咖啡的coffee belt一樣」,可可豆跟咖啡生產國均以赤道為中心,在南北緯約25度間的土地栽種。大部分亞洲國家如中國、馬來西亞和印度等都適合種可可樹,「歐洲則沒一個地方種到」,故歐洲國家主要做朱古力加工,以前會利用位於熱帶的殖民地來種可可。

在香港種可可樹?

那麼香港適合種可可樹嗎?陳詩婷在家中露台試種了可可果,她說香港能種可可樹,但其規模能否大到變成可可園,她甚有保留。「第一,香港寸金尺土,賣朱古力的地方也有限,要種的話有點太理想化;第二,香港的亞熱帶氣候未去到完全適合種可可樹,須花很多心思和時間去培育」,加上風土影響可可風味,種植可可樹的土壤要時間「養」。不過她笑言香港有地大概都會拿來建屋,即使成功種到可可樹,其產量不足以支持朱古力產業。

「假」黑朱古力

可可含量低於70%、加人工香精

西非是可可豆的主要產地,其產量佔全球六成,但當地受極端天氣、農作物疾病和農地投資不足影響,可可豆供應隨之減少。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顯示,過去兩年朱古力的生產成本上漲逾167%。陳詩婷說成本增加變相令朱古力價格上升,有些生產商或為降低成本而減少朱古力的可可含量,添加更多人工材料,將成本轉嫁消費者。

極端天氣影響的不止是可可豆,其他農產品也深受其害,不過氣候確實會影響朱古力的味道。

記者帶了聲稱可可含量49%和75%的「黑朱古力」給陳詩婷看,「黑朱古力至少都70%(可可含量)」,陳笑言49%稱不上是黑朱古力,她翻看包裝上的營養標籤,「它寫明加了artificial flavouring substance(人工香精)」,這便屬於會影響健康的「假」朱古力了。至於那排75%「黑朱古力」則加了「fat-reduced cocoa powder(低脂可可粉)」和「vanilla powder(雲呢拿粉)」,陳詩婷說可可豆研磨成可可粉時,或經鹼化(alkalized)抽出所有油脂,失去可可脂的可可粉沒有營養價值。雲呢拿粉則有分天然和合成兩種,前者由烘乾的雲呢拿籽研磨而成,後者則是人工合成的化學香精。不過陳說包住雲呢拿籽的雲呢拿枝一條也價值不菲,商家多以香精代替。

朱古力不是愈黑愈好

「真」朱古力,無論是黑朱古力,還是牛奶朱古力一般呈褐色,顏色愈深愈黑的朱古力並不一定好。「朱古力愈黑愈好、愈苦愈好其實是謬誤」,陳詩婷說那些「黑朱古力」有機會是可可豆被蟲蛀壞或是發霉後被烘焦處理。那麼平時在朱古力面上看見的一層白霜又是什麼?陳說那是朱古力經歷大溫差後,裏面的可可脂分子移動,浮至朱古力表面成白霜,並非朱古力發霉,但霜化會影響朱古力的晶體結構。

朱古力品鑑師日常:不用香水、不吃刺激性食物

基於可可脂的結晶特性,朱古力須進行「調溫」(temper),即加熱融化朱古力後再降溫和加熱,讓朱古力分子結構更牢固,表面更有光澤,保存得更久。從可可豆變朱古力,須經採摘、發酵、乾燥、烘焙、去殼碾碎、研磨和精煉的過程。 陳詩婷說,粉紅色的紅寶石朱古力其實由未完成發酵的可可豆製作而成,「它帶天然的草莓酸味,未完成發酵當然會酸」。可可豆含有將其染紅或染紫的多酚(polyphenols),但可可豆發酵時會流失多酚,故朱古力廠商做紅寶石朱古力會用未完成發酵的可可豆,為避免多酚流失更會將之浸於檸檬酸或磷酸中。陳認為這是為求視覺上的美感,而破壞朱古力原有的風味。

朱古力有怎樣的風味?陳詩婷說可以甜、酸、苦、鹹,鮮五味形容,而朱古力跟咖啡一樣也有「風味論」,可用嗅覺感受其花香、果香和甜香等。她品鑑朱古力時會吃、嗅和摸,「像捽麻將般感受朱古力的觸感和融化程度」。

吃過最難食的朱古力

若要陳詩婷數她吃過最難食的朱古力,當屬她品評世界朱古力大獎(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 )的參賽朱古力,她是賽事的亞太區和世界總決賽評審,她說她嘗過味道活像發霉的紙皮的朱古力。試得太多,感官會麻木,陳說評審會食意大利玉米粥(polenta)或喝梳打水清味蕾。

為保護味蕾和嗅覺,陳詩婷不會用香水,也盡量不吃刺激性的食物。英國女科學家柯蒂斯(Hayleigh Curtis)擔任吉百利朱古力公司的朱古力專家後為自己的味蕾買保險,記者打趣問陳有否考慮仿效柯蒂斯的做法,陳笑言:「我猜香港不會有這事情,沒人會這麼『保護』我的味蕾,品酒或咖啡師也需要吧,我不是唯一需要(保護味蕾)的人」。

香港不乏獲國際榮譽的本地手工製造精品朱古力,但就如朱古力品鑑師這冷門行業一樣甚少人知,陳詩婷希望能有更多教育和推廣,讓香港在朱古力產業擁有名字,提起朱古力不再只是「瑞士和比利時」。

文˙ 姚超雯

{ 圖 } 馮凱鍵、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朱勁培

{ 編輯 } 梁曉菲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