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話:影像的虛與實

文章日期:2025年03月16日

【明報專訊】俄烏戰事仍處於各方都說同意停火但條件談不攏的情狀,刻下戲院正在上映的紀錄片《家不成家——我生於巴勒斯坦》,則是深入到以色列佔領地約旦河西岸拍攝巴人的生活日常,電影剛在奧斯卡奪得最佳紀錄片大獎,但影片不單無法在以色列公映,基於政治爭議,美國至今亦未有發行商願意發行,林康琪看電影卻從中見出以巴未來的另一種可能。

前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突然訪港其後被捕,毛升見家中菲傭情緒低落,甚感疑惑——暴力擊殺毒犯的杜特爾特為什麼得菲人受落?於是他去翻看了舊資料和紀錄,結合菲國人民的生活和他的冒起,試理出一個所以然。去周另一震動全城的新聞是外賣平台Deliveroo的撤出,相信是不敵新加入對手Keeta所致,食肆和消費者以外,未來對從事外送行業的「步兵」又會有什麼影響或隱憂?

香港電影金像獎則待4月下旬頒發,其中翁子光執導的電影《爸爸》獲多項提名,包括4名家庭成員中的3人。電影取材真實案件,原型人物的老師張三撰文,指自己原本擔心電影會挑起當事人及周邊人物的情緒,看後釋懷,讚賞電影觸動人心而且啟發思考。關於電影,今期我們並訪問了包括將《破‧地獄》的中文字幕翻成英文的電影字幕翻譯,他有信心AI無法取代他,並列舉一些有趣的例子,解釋什麼是神韻。

(本網刊出的文章及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黎佩芬

編輯˙林曉慧

IG@sundaymingpao

sunday@mingpao.com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