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場加映:超現實的曼谷3月

文章日期:2025年04月06日

【明報專訊】身為土生土長香港仔,「地震」一詞從來只在教科書出現。若去日本旅行遇地震雖不幸,但總算認知範圍內,誰會猜到泰國也有地震?寫這文時,我正看着家中牆上一道約1米長的裂縫。

地震前夕

地震時,我在曼谷市中心Sathon區參加寫程式工作坊,那是兩層高的house。大概下午2:20,導師把課室燈光調得暗暗,熒幕上佈滿艱深程式,數理不好的我本已有點靈魂出竅。突然我感覺有點頭暈,有點像喝醉,課室好像(後來才知真是)晃動中。我不以為然,畢竟看到這些程式,頭暈是必須的。接下來,枱開始左右微微滑動,導師背後吊燈也在晃動,我望一下身旁同學,她問:「You feel that?」老師覺不對勁,叫我們跑到戶外。大家非常愕然——始終對「泰國有地震」毫無概念,以為是什麼喉管爆炸令房子晃動。不論如何,大家頭也不回衝向出口。我和導師互望大家抱着的電腦會心微笑了一下。一個去到什麼程度的社畜,才會在地震時第一時間抱着手提電腦,導師可說是同道中人。

跑到學校外的空曠位置,看到附近的人慌慌張張跑出來。上課地方非高樓,卻被幾棟高樓包圍着。大家目不轉睛望着前方一棟高樓。它中層泳池的水不斷溢出,大家呆了。那是地震初期,社交媒體上一則消息也沒有,我的香港朋友還在WhatsApp發搞笑圖,那感覺很奇怪,這邊似有大事將發生,另一空間卻是風和日麗的下午。在場者討論該留下還是盡快離開,但橫看四周幾幢高樓,如皆塌下,走到哪都死路一條,還是原地站着。身旁小妹妹不斷用流利英語分析各種可能,我看着她嘴巴不斷開合,卻聽不到任何聲音,腦海只想着要不要打電話給家人,但那時好像沒什麼發生,怕嚇懷他們,心想何不待大樓真塌下來才算吧。

深夜大逃亡

幸運地,稍後情况尚算穩定。大家追看關於翟道翟區倒塌的審計署大樓的報道,愈看卻愈心寒。須知泰國樓宇沒特別抗震設計,當下縱沒即時問題,難保之後不會塌下。加上不停在社交媒體看到泰國朋友家裏牆上裂縫照和那些狼狽疏散情况,心裏慌。室內可能隨時倒塌,學院把所有室內空間關上;市中心交通癱瘓,地鐵和空鐵暫停服務,唯有在戶外30多度高溫下呆坐整天,等交通情况好點才離開。入夜後學院內的人逐漸散去。我好不容易晚上9點多叫到電單車回家,但經過大橋底時仍會擔心。

回到所住大廈,見很多住客聚在大堂,一家大小連細軟,有的抱着兒子,有的安慰寵物,神情呆滯,有點像災難片。和鄰居閒談才知大部分人住在較高層,等親友接他們到距市中心較遠或層數較低的老家。我像鐵達尼號上不到救生艇的乘客,看着一個個家庭離開,心帶點唏噓。我收到朋友信息,說晚上11點將有餘震(怪不得所有住客趕着離開),連忙跑回家收拾一下,計劃這晚在低層大堂度過,起碼逃亡時快一點不用跑樓梯。我住10樓,走廊牆上有大大小小裂痕,但沒嚴重到像網上看到天花板都塌下來般可怕。回到家,看到廳有3條大裂縫,廁所瓷磚也裂開,地上鋪滿天花板掉落的灰,但因太累,我懶理了,只為中國人房東感悲哀。

在大堂坐了一陣,有點無聊,我到家附近走走,才發現只要不是在市中心,基本上餐廳、酒吧和小販繼續營業。經過正營業的夜總會,好奇的我裝作找朋友開門看了眼,裏面坐滿客人。不是地震嘛?還要做這件事情!?剛見人家紛紛趕着逃離這城,現在又見這班留下來尋歡的叔叔,心理非常不平衡。

第二天一覺醒來,感覺所有東西回復正常,外出一看發覺街道和商場仍熙來攘往。看一下社交媒體,還看到同學已去聽音樂會。我望着家中牆上的大裂縫並沒太大感覺,低頭繼續工作,感覺很奇幻,像做了場夢。

有位朋友在30樓工作,她和同事在大樓左右搖晃時跑樓梯到地下。一路聽着,我幻想到現場有多驚嚇。我本來很喜歡到住所天台泳池游水。現在腦海不斷想着泳池水在地震時波濤洶湧的情景就怕了。所以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試問你怎會想到泰國也會地震?如那天我在天台游水,可能早就像滑浪飛船般落樓了。泰國潑水節快將開始,我頗相信泰國人很快能調整好心情呢。

文、圖˙伍啟豪@曼谷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