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兩星期過去,米價完全沒有回落迹象;雪上加霜的是,新年度4月開始,市面上共4000多款日用品加價;政府津貼完結,水電煤齊齊加價。
近年日本政府為免稻米價格過度下降,所以控制生產量至剛好的水平,過去平均每年市面對稻米需求減少10萬噸。但去年インバウンド(inbound,指從外地來日本觀光的現象或觀光客)訪日旅客大增等因素引致求過於供,然而日本農地和農業生產者逐年減少,即使增加稻米種植,在國內需求減少的情况下,倚賴觀光客對白米的需求這類不穩定因素非常危險;假若稻米剩餘則會令銷售價格下降,這樣子根本賺不到錢。除了米,最近供給非常不穩定而且不斷加價的就是雞蛋,由於飼料成本上升,雞蛋變得更貴。
想起在香港時,外出食飯和屋租雖然貴,但食材仍算便宜,煮一日三餐的確不用很多錢。剛來到日本時想吃西蘭花,細細棵竟然要300多円!當時跟好友閒聊提起,癲㗎日本食棵西蘭花要港幣20蚊,棵嘢仲細過我手板。此後這名朋友每次來東京時必然給我點一道西蘭花料理,他拍拍心口,我嘅!
本文截稿前,另一名好友從香港來東京旅遊,在我家借住了兩個多星期。朋友覺得日本米很好吃,也想品嘗一下壽喜燒;在餐廳吃有質素保證的壽喜燒保守估計要1萬円,我說太貴唔陪妳食了,不如我整?家裏還有土鍋呢。朋友興致勃勃從超市買了包1公斤岐阜縣飛驒「銀の胐」米,它是2015年獻納給皇室的米,盛惠2680円(港幣140元),可以煲到10碗飯。當晚大家對天皇米的期待值比和牛更高。蒸氣從鍋蓋小孔噴出,一室飯香;和牛片、春菊和大葱用牛脂和醬汁煎香,每人打好一顆濃稠的雞蛋。此時壽喜燒之夜的主角——白飯已經煲好。打開鍋蓋,蒸氣散開,米飯粒粒飽滿,充滿光澤,如月出銀光傾瀉而出。
日本新聞每天都在訪問主婦要點煮飯。有兩個小四和小六兒子的師奶A說,最近都不煮咖喱這類容易送飯的料理了,改為煮魚類和蔬菜。小朋友看着煎魚皺起塊面大叫:又係魚!食一碗飯算了。上篇文章出街後網友問候我,專欄編輯也關心我冇米氣落肚好慘。我是食得飯多會不舒服的體質,與其買包港幣400蚊嘅米,不如飲多啲好飲清酒,反正都是用米釀造。即使地震冇飯食都唔驚,屋企還有畫畫用的米造漿糊,咪試吓食漿糊囉。這場令和米之亂不知要延續到何時,更覺朋友的愛和記憶中那鍋「銀の胐」的光芒分外耀眼。
文:Papaya Fung(喜好是觀察人類,著有繪本touch和漫畫《地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