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東道主館極簡制服 三重循環體現日本美學

文章日期:2025年04月11日

【明報專訊】在港日資公司芸芸眾多,S字頭壽司店,員工內穿棗紅色、灰色等短袖襯衫,衣袖邊有東瀛風的線條,外搭圍裙般的深色袍;D字頭的綜合雜貨店,員工身穿深色短袖衫,衣緣均帶有與招牌同色系的黃色邊,胸口和兩邊衣袖都寫有公司名……觀察完香港日資公司的制服,那麼遠眺今年大阪世界博覽會,日本官方展館的制服又是長什麼樣子呢?記者請來制服的設計師中田優也​​(Yuya Nakata)親自拆解制服的各種小巧思。

參考和服幾無鈕、鏈 腰帶適合各身形

2025年世界博覽會(大阪關西世博)在兩日後(4月13日)開幕,是大阪繼1970年後第二次舉辦世界博覽會。世博會讓各國的文化、科技等成果在同一舞台上集體展示,同時也讓各國的展館制服設計同台較量。日本時裝設計師中田優也生於1988年,在2017年成立時裝品牌POSTELEGANT,日本館邀請他操刀設計制服。制服採用極簡主義,以炭灰色為主色調,且參考日本和服的概念,幾乎不使用鈕扣或拉鏈。中田優也說制服的設計理念是「體現日本美學(Embodying Japanese Aesthetics)」。

在中田優也眼中,何謂日本美學呢?他提到一個日本的古老概念:勿體無(Mottainai),意指對物體失去了其應有的狀態或無法體現其價值而感到惋惜,因此他尤為看重如何善用物料製衣。中田優也認為和服正是一款既能涵蓋大部分身形,又不易造成浪費的衣物,他在制服融合了和服的腰帶設計,可調節的腰帶適合大部分身形。中田優也曾就讀巴黎國際剪裁學院(Académie Internationale de Coupe de Paris),學習打版、立體剪裁等知識,後來他回到日本就讀文化時尚研究生院(Bunka Fashion Graduate University)的時裝設計課程。先後受法國傳統學院及日本時裝設計學校薰陶,中田優也的設計一直以來都能窺見法國和日本交匯的時裝美學。中田優也亦說:「在巴黎的經驗讓我深入思考衣服和人體之間的關係,同時也讓我更加感受到日本和服的美妙之處。」

領巾留個人特色 腳上交織傳統現代

這套制服不限於衫褲,中田優也特別設計了帽、袋、領巾和鞋點綴。領巾有3款顏色:金、炭灰和象牙白色,工作人員可自由配搭,如繫在頸上、綁在袋帶,綁法提供極大自由度,可鬆鬆地交叉對疊,也可打成型格領帶,容讓制服在統一的炭灰中留有一些個人特色。鞋的外形酷似日本傳統草履(zori),中田優也在鞋底用上一種新現代技術:雲駄(unda),讓人穿上時有穿氣墊運動鞋的舒適感,工作人員亦會穿著來自超過140年歷史的品牌Fukuske的分趾襪(tabi socks),傳統美學與現代技術在一雙腳上交織。中田優也在鞋的近腳踝處加上一條彈性橡筋,讓鞋不易脫落,對需要不斷在館內走動的工作人員尤為重要。

炭灰主色迥異1970 陰影中創造藝術

制服主色調是炭灰色,中田優也解釋在日本有個講法是「陰翳禮讚(In Praise of Shadows)」。這個概念由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在1930年代提出,谷崎認為西方文化裏,人們會盡量點亮身處之地,試圖消除陰影;但日本人卻容許,甚至是特意保留陰影,並在陰影中創造藝術。中田優也認為在日本館也能找到一些陰影處,因此他選擇用炭灰色,「是為了讓制服在微微的陰影中展現美麗;即使在明亮的地方,制服也可以用來創造陰影,為空間增添特色」。那麼更貼近谷崎那年代的1970年大阪世博會,日本館及其他私營展館的制服又是怎樣的呢?

翻查資料,當年制服大膽使用鮮艷的紅、黃、綠色,亦用鈕扣、粗腰帶等作點綴。半世紀過去,世界劇變,制服設計理念也隨之巨變。中田優也認為:「1970年代,沒有iPhone、沒有網絡,資訊不流通,所以我覺得這是為什麼當年會用顏色鮮艷的制服去展示一個光明的未來世界;而到了2025年,我們被大量資訊包圍,現在的情况非常現實。我認為比起表達一個想像中的未來(imaginary future),更重要是傳達日本歷史悠久的美學和當前的頂尖技術。」當年有份設計1970年部分展館制服的時裝設計師小篠順子(Junko Koshino),今次也操刀為參展商之一的美容器材公司設計制服,其設計理念是「光輝未來的影像」,從設計理念已不難看出兩代設計師的思想碰撞。

由製衣物料、服飾設計到待人之道

制服穿在人身上,人在日本館裏走動,中田優也說制服與日本館的連結在於「循環(circulation)」——亦正是今次日本館的主題——他眼中的循環有三重意思。中田優也說,制服用回收聚酯纖維(recycled polyester)這單一物料(mono-material)製成,易於回收,這與日本館使用木板建造、木板可回收循環再用的特性不謀而合;他亦活用日本傳統衣服設計,如和服、涼鞋、分趾襪,用新技術重新詮釋。最後中田優也不斷強調一點,在他眼中,日本美學也包括日本人那種熱情好客的精神,因此他希望穿上這套制服的日本館工作人員熱情接待來者,來者往後也繼續善待他人,形成他口中的第三重循環。記者想,這或許就是設計回歸人本身。

文:譚雅詩

設計:賴雋旼

編輯:謝秋瑜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設計]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