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賢尺牘冊2652萬成交 一窺文徵明唐伯虎生活日常

文章日期:2025年04月11日

【明報專訊】名人信札向來吸引不少藏家,上月春拍中,一套《明賢尺牘冊》掀起激烈競投,最終以2652萬港元成交。這套由日本前首相犬養毅珍藏的明代書信集,收錄了40多名中國明代名人的信札,包括文徵明、王守仁(陽明先生)、董其昌、沈周、唐寅(唐伯虎)、湯顯祖等,內容豐富多元,不僅涉及家國大事、學術思想等,更傾訴個人喜怒哀樂,比經過編纂的詩經文集,更為真實和具體。

位於中環的新藝伊斯特是成立於1984年的日本老牌拍賣行,名Est-Ouest(東-西)便昭示了其致力推動東西方藝術市場融合的理念。3月舉行的春拍為中國書畫專場,共推出約158件中國書畫精品,而《明賢尺牘冊》無疑是其中最受矚目的。數年前,《明賢尺牘冊》6冊中的第3冊被單獨拍賣,甫亮相便引起了熱烈反響,成交價逾400萬元。今次5冊拍賣,現場與電話委託競投此起彼落,經過近20口叫價,最終由新藝伊斯特中國書畫主管張琳代表的亞洲藏家以電話委託奪得,最終成交價高達2652萬元(含佣金)。究竟這套尺牘有何魔力,能讓藏家們趨之若鶩?

日本前首相犬養毅珍藏

要了解《明賢尺牘冊》的價值,得先搞懂什麼是「尺牘」。現代人隨手點開社交軟件聊天,或許很難想像,以前的文人如何透過一筆一畫來維繫情誼的。張琳表示,「尺牘」指古代書信,以前所用的竹簡長約一尺,故有此說法。但別小看這些信件,它們既是文學創作,也是書法藝術的載體,更是研究歷史的「活化石」。明代文人尤其愛寫尺牘,內容從家常問候、邀請友人、詩文唱和,到政治議論無所不包。萬曆年間的文壇領袖馮夢禎曾說:「原夫尺牘之為道,敘情最真而致用甚博。本無師匠,瑩自心神;語不費飾,片辭可寶;意不涉泛,千言足述。」可見尺牘作為古代文人人際交往的工具,比經過編纂的詩經文集,更為真實和具體。

至於這套《明賢尺牘冊》,由日本藏家犬養毅珍藏,後由其子承繼。張琳介紹道,犬養毅是日本近代明治、大正和昭和三朝重要的政治家,更為日本第29任首相,號稱「憲政之神」。同時,他也是一位中國文化愛好者和收藏家。在1912年上海訪學期間,慧眼相中這套尺牘,並將之珍藏,可見其對中國文化的鍾愛。而在1957年,犬養毅之子犬養健還為這組尺牘撰文,詳細記錄它的來源、內容以及父親對這套尺牘的珍視。可以說,這套尺牘不僅是藝術品,更是中日文化交流的見證。張琳指,犬養毅的收藏與研究體現了他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遺產。「這套冊頁的傳承,不僅是對明代文人藝術的保護,也是對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奉獻。」

王守仁論政 董其昌寫家書

張琳表示,6冊尺牘共收錄了40多名明代中、晚期名賢的親筆信札,涵蓋了文人、書畫家、政治家、隱士等多重身分的人物,包括文徵明、王守仁(陽明先生)、董其昌、沈周、唐寅(唐伯虎)、湯顯祖等。內容也豐富多元,涉及生活、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面向,不僅傾訴了個人的喜怒哀樂,更反映了明代社會的方方面面,如文人交遊、家國大事、學術思想等,可說是明代社會的一幅縮影。「這些尺牘互相交織,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明代文人社會網絡與社會生活圖景,讓我們得以窺探他們在朝堂之外的生活場景,了解他們的人際互動和情感世界。」

例如,第1冊中有文壇巨擘文徵明邀請友人相聚吃飯的書信:「繩武在此,請午前過我一敘,雖是新親,只是家常飯耳,勿心為嫌也」,表達了一種生活情趣;有些書信末尾還不忘寫道「徵明頓首,再拜」,顯出他非常謙卑有禮。第2冊就有全能大儒王守仁對政治的見解、擔憂和深遠謀慮,也有邵寶、沈周等著名書畫家的墨寶,包括一些草書、楷書的字體風格。而明代晚期影響力巨大的書畫家董其昌,其書信則獨自成冊,信中內容包括拜託女婿辦事、對官場的評價等。

康有為、陳希濂題跋

這些信件不僅內容生動,書法風格更是百花齊放。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字迹本身就是一種藝術表現,每個書法家的作品都與其個人性格和情感緊密相連,有的遒勁有力,有的婉轉流暢,欣賞起來就像一幅精美的書法作品,使得《明賢尺牘冊》在藝術層面更顯珍貴。張琳更指,部分冊頁更可見康有為、陳希濂等後世名人的題跋,例如康有為品評李應禎「筆力橫絕」,增加了《明賢尺牘冊》的價值,也佐證其歷史流傳。

張琳指,《明賢尺牘冊》的珍貴在於它串聯起藝術、歷史與文化的三重維度。這些約500年前的信札,承載着明代文人的喜怒哀樂、思想火花,而筆下的書法就體現出明代書法藝術的魅力;加上日本藏家犬養毅對其的珍愛,見證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軌迹。

古今書畫 同場對話

除了創下當日最高紀錄的《明賢尺牘冊》,新藝伊斯特春拍還呈現了一系列藝術珍品,構成跨越古今的藝術長卷。這些拍品各具特色,演繹中國書畫藝術的多元魅力。其中崔子范的《萬年青》,以齊白石弟子特有的拙樸筆法,用大膽的構圖、粗獷的線條表現其獨特水墨風格。作品充滿童趣,構圖簡潔卻不失韻味,色彩對比強烈,給人古樸清新的感覺,顯示他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捕捉和對吉祥寓意的追求。

當代藝術家劉煒的《無題》為拍賣會注入現代氣息。這幅複合媒材作品巧妙地在傳統工筆花鳥畫中植入現代元素,如盛開的花朵間隱約浮現的女性身影,花瓣上若隱若現的英文字母構建出虛實相生的超現實空間。這種東西交融、古今對話的創作方式,展現當代藝術家對傳統文化的創新詮釋。

另有明末才子冒襄的書法作品,他擅長詩詞,才華橫溢,著作頗豐,涵蓋茶道、古玩、花藝等多種領域。其作品《影梅庵憶語》長達四千言,回憶他和秦淮名姬董小宛纏綿悱惻的愛情生活,是中國憶語體文字的鼻祖。此次拍賣的《行書卜夜邀賓詩》則展現他筆調的秀逸與風采。

文:陳真紀

設計:賴雋旼

編輯:王翠麗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收藏]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