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公餘時看展或參與文藝活動,我通常都有點麻木。可能是在藝術行業待久了,當欣賞分析藝術變成了工作,難免令人變得機械化。放工後滑個手機,藝術資訊排山倒海地從熒幕湧出,目不暇給。內容很多與這兩個月在阿聯酋發生的藝術活動有關,例如Art Dubai藝博會、於阿布扎比的teamLab Phenomena開幕,以及在阿布扎比以科技及AI為主題的文化高峰會(Cultural Summit)等。在藝術資訊大膨脹的兩個月,有關於文化藝術的感染力及體驗之於自身的影響,我一直在思考着。我期望看到簡單直接又可激發思潮的作品,打破藝術艱深難懂之謬誤。在近期的體驗中,teamLab竟是最能回應我對藝術體驗的追求。
teamLab之所以那麼普及,是因為巧妙地結合科技及官能體驗,透過匠心的機械、光影、投影實作,營造出層次豐富的裝置作品。參與者只要細心留意,就會感受到那五光十色的沉浸式體驗中背後的細緻規劃。而在概念上,teamLab的作品題材與自然及宇宙觀相關。作品的視覺佈局上參考自然元素,如風、火、水,以及宇宙的影像,以此延伸至對於存在的哲思。進場見到的第一件作品Circulating Universe of Water Particles(2025),觀者置身在一眾仿樹幹的巨柱中,一束束光纖如水流般投影其中。我們可以自由踱步歇息,或是在這個科幻奇境中進入沉思。
穿過這片光影森林後,進入黑色的隧道。隧道中有不同的入口,引導觀眾去不同房間。走到作品Biocosmos(2025)門前的時候,工作人員提醒大家小心保管小型物件以免掉下。他們說之前有參與者不小心掉了車匙,主辦方要一星期後才可物歸原主。我不以為意,沒想太多直接進入。誰知一進場就眼目暈眩,站也站不穩。回神過來發現自己站在一個懸掛在半空的大繩網之上,被巨大的球形空間包圍。投影錄像360度佔據整個空間,令參與者恍似在宇宙中飄浮着。整個球形空間裏,大量類似細菌及微生物的形狀在宇宙背景飄浮,引發對微觀世界的想像。此作無疑很Instagram-able,但更多人選擇坐在繩網上,欣賞四方八面的光影,想像着微觀世界的浩蕩。我最喜歡還有一系列的Light Sculptures。那是將無形的光線聚焦,形成看似有形又觸摸不到的雕塑。光粒隨着投影機械的律動,折射出多種迷幻又色彩斑斕的光影。在弧形的空間中,觀眾抬頭仰望着光與機械在空間的中央共舞,氣氛有點似是宗教祭壇。光是能量,是電磁場,主宰物理世界;此作令我遙想起印度教對於光的理解,高深又神秘。及後,我脫下鞋子,進入需涉水及赤腳進入的展館。
Floating Microcosms源自2009年起的teamLab Ball系列。多個軟身的發光膠球佔據整間鏡房,浮於水面,頗為壯觀。輕推一下膠球,其顏色會改變及影響整個球群,令觀者如有改變物理的神力。離開前,我們去了茶室飲了一杯發光的汁液(用發光杯子盛着的茶),好似將光喝掉一樣,將整趟光影旅途收進體內。
藝術之於參與者的功能可能也沒有那麼複雜。當創作者們專注在技藝上,達到某個程度之時,概念由之而生。而藝術家們的專注及匠心就是感染力的重要來源。
文:鄧芷茵(游走阿布扎比與香港兩地的策展人,專注當代藝術及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