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 匹數過大嘥電 過小降溫慢
坊間的冷氣機普遍以電功率(kW)或匹數(HP)標示製冷能力,Tyler及潘艷均強調選冷氣時不是匹數愈大愈好,應根據空間面積、居住人數及環境因素來選擇。匹數過大會浪費電力,過小則減慢降溫速度。基本計算方法是100平方呎空間選1匹,200平方呎就選2匹,餘此類推。如單位內有間隔牆,或可考慮安裝兩部1匹冷氣機,惟安裝成本較高。Tyler補充若家居有落地大玻璃、西斜、住戶人數較多,或經常開多部會發熱的電器等環境因素,都建議購買比基礎大半匹的冷氣機。
2. 1級能源標籤 比3級省電達36%
根據《能源效益(產品標籤)條例》,所有在港銷售的冷氣機必須貼上標籤,並按能源效益分為1至5級,1級為效益最高,即是最省電。據機電工程署網站數據,1級窗口機比3級機款可節省11%能源,跟5級相比更能節省25%;分體機表現的差距就更大,1級分體機可較3級機款節省36%能源。所以選購時應以1級標籤為首選,潘艷說雖然價錢稍高,但省下來的電費在一兩年後便能蓋過。
3. CSPF/HSPF 僅作參考
部分廠商會為冷氣機或冷暖氣機標示CSPF(Cooling Seasonal Performance Factor)或HSPF(Heating Seasonal Performance Factor)數值,分別反映產品的製冷或製暖能源效益,數值愈高愈慳電。不過,Tyler指這些數值僅作參考,難以像能源效益標籤般分級,理論上如兩部冷氣機的其他條件相同,可優先選擇CSPF/HSPF數值較高的型號。
4. 變頻比定頻省電約33.9%
冷氣機可分為定頻及變頻兩大類。定頻機的工作原理是,負責製冷的壓縮機只能全力開動或停止,開冷氣後當溫度降至設定水平,壓縮機便停止運作,直至室溫回升後,壓縮機便全力開動製冷。定頻冷氣機的室溫波幅較大,也較耗電。變頻機則持續啟動壓縮機,並因應室內溫度變化,自動調節壓縮機的能源輸出,室溫更穩定及更省電。根據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於2024年發表的冷氣機測試報告顯示,變頻機全年可比定頻機節省約33.9%能源。
5. 濕度獨立調校 體感更乾爽舒適
部分冷氣機具備「溫濕雙控」功能,簡單來說即溫度及濕度可獨立調節。Tyler說除了溫度,環境濕度亦會影響用家的體感溫度及舒適感,舉例室溫為24℃,但若相對濕度高,皮膚也會「黐𣲷𣲷」不太舒服;但若將濕度控制在60%至70%,即使溫度相同,身體也會較乾爽舒適,這樣便毋須將冷氣溫度調得太低,也較節省電力。另一方面,缺乏溫濕獨立調校功能的冷氣機,在冷卻吸入空氣的過程中會持續降低空氣濕度,用家或會感到乾燥或皮膚痕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