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雪條大反擊 經典返晒嚟 玩創星級糖水

文章日期:2021年08月17日

【明報專訊】天氣炎熱,透心涼的冰品格外受歡迎,近年雪糕大放異彩,既有知名品牌進口,亦有本地手工雪糕小店冒起,不斷創新口味,相比之下,雪條顯得較落寞。不過,如今雪條終於反擊成功,有米芝蓮三星食府首度和本地手工雪條品牌合作,將其招牌陳皮紅豆沙製成限量雪條,入口帶啖啖陳皮和紅豆香,猶如一支「固體版」的冰凍陳皮紅豆沙。

1930年代後期 本地出產雪條

雪條,屬香港和澳門的叫法,內地稱為冰棍,台灣則是冰棒,英文名稱亦是各地不同,美國和加拿大多稱為popsicle,日本稱為ice candy,英國人講ice lolly。現代普遍認同美國加州的Francis William "Frank" Epperson發明雪條,他於1920年代取得相關專利並將它普及至美國,甚至全球。至於本地何時開始出現雪條,實在難以考究,普遍資料顯示1930年代後期本地已有雪條,當時主要在港生產,安樂園、牛奶公司、菲仕蘭等皆是當時較知名的品牌及生產商。

雪條泛指將果汁、牛奶等液體冷凍成固體,中間插着細棍的冰品,形狀以長條形最為常見。後來大規模由工廠生產,製作工序變得有系統。據1960年代《華僑日報》多篇報道指出,當年本港雪糕廠製作雪條的方法,是在沸水加白砂糖煮溶成糖水,將之降溫約40℃至50℃,加入香料、果汁或紅豆等材料,攪拌成流質的雪條「底」,倒進不鏽鋼雪條模型中,將模型放進鹽塘(Sodium Chloride氯化鈉)低溫冷凍,大約半小時便成雪條。甄沾記家族成員,本地手工雪條品牌NICEPOPS負責人甄嘉浚(Adrian)分享,現今製作工序和當年大致相同,只是工具和技術更勝從前。以他們的品牌為例,先由人手把材料、糖和液體混合成不同口味的雪條「底」,倒進漏斗,注入長方形不鏽鋼雪條模型,加入雪條棍,將模型放進水冷雪櫃的鹽塘中,在-18℃低溫冷卻半小時,取出模型放進風冷雪櫃,以-40℃極低溫冷卻10分鐘以上,最後取出脫模,由人手將雪條逐一包裝。

「水條」主打果味 「奶條」混合奶類

而Adrian的家族本業甄沾記,早於1940年代已開始生產椰子和芒果雪糕,後來安樂園雪糕於1974年結束工廠後,甄沾記便乘時購入其雪條機,開始製作雪條,當年的雪條有椰子味、椰子紅豆味、椰子馬豆味等。甄沾記第3代傳人甄賢賢(Evelyn)分享,雪條分為「水條」(water base)和「奶條」(milk base)兩大類。「水條」,顧名思義以水為主,例如三色冰,主要材料為果汁,或於糖水中加入水果味粉,甚至加入紅豆等固體配料,製成如紅豆雪條或果汁雪條等。Adrian補充其新品牌NICEPOPS的「水條」偏向墨西哥風格,稱為Pelatas,只使用水果攪拌成100%的果汁製作而成,果味特別濃郁。而「奶條」則使用牛奶、椰奶、椰漿或杏仁奶之類的奶品,和其他材料混合後冷卻成雪條,奶味濃郁,甄沾記的椰子雪條和粒粒紅豆椰寶均加入椰漿,屬於「奶條」。而坊間的雪糕批、雪糕條或脆皮雪糕條,其混合物均經過打發,含有空氣,嚴格來說不能稱得上為雪條,只是香港一直沒仔細分類,故一般只將雪糕批等當成雪條出售。

「藍鐵神」、「巨星」再現

從1950年代起,本地雪條市場競爭甚大,尤其夏天銷量均會激增,品牌為了吸客,不惜展開減價戰,1950年代雪條曾試過由1毫減至5仙;或是鬥創新口味,當時有果汁脆皮、四色果汁雪條、果醬夾心雪條,款式五花八門。有近50年歷史的雪糕品牌阿波羅於1980年代開始推出孖條、紅豆霸等雪條,其後也有太空艦、太陽號、藍鐵神及紅魔女等機械人角色系列。時至今天,品牌每年維持出產30多款雪條,算是現時本地雪條口味最多的品牌。或許雪條迷會發現,近年具本土風味的雪條愈來愈少,其中一個原因是物流大幅進步,日韓歐美雪條更易進口,影響本地雪條市場,近年連雀巢牛奶公司的鳳仙、綠豆樂等也不見蹤影。不少人都經常在網上集體懷念,甚至向雪糕品牌反映,阿波羅負責人表示,曾有客人懷念阿波羅機械人角色系列,於是品牌近年重推菠蘿士多啤梨味的藍鐵神。至於嘉頓於1980年代推出的巨星雪條,不少人以為屬阿波羅出品,客人多年來不斷向品牌查詢會否推出復刻版,於是阿波羅推出Super Star三色雪條,上層啡色為朱古力脆皮配彩虹糖,中間白色為雲呢拿雪糕,紅色底層是士多啤梨雪糕,讓巨星迷重溫這經典口味。

■甄沾記

查詢:9180 3177

■NICEPOPS

查詢:9329 3555

文:陳麗斯

編輯:王翠麗

facebook @明報副刊

Instagram @mp_foodie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飲食]

相關字詞﹕紅豆雪條 雀巢牛奶公司 阿波羅 富臨飯店 安樂園 甄沾記 雪條 飲食 每日明報-副刊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