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本威士忌的熱潮不是這一年半載才開始,他們在一些國外評比屢獲殊榮,令其大受關注,像余市、竹鶴、響等品牌都曾打敗一些國外品牌,贏得世界第一的美譽。部分珍稀款式的拍賣價格在這些年也是節節上升,去年就有一瓶山崎55以比估價高10倍的620萬港元成交。如此熱熾的追捧之下,很多剛入場的品牌當然也想乘勢分一杯羹,但同時亦有一些來歷不明的作品,以「日本威士忌」自居,在當地業界引來很大迴響。
近5、6年來,日本從南到北都有不少新的麥芽蒸餾所成立,然而大部分仍處於起步狀態,已開始發售作品的約有厚岸、長濱、靜岡、津貫和嘉之助等寥寥數間。這些新酒廠首次有作品推出市面就被搶購一空,即使味道上可能因為年份不高,或整體規模不大,仍有進步空間,不過至少品牌都非常用心經營,從建立到生產皆十分嚴格。但我們今天的主題並不在此,而是市面上突然出現另一批所謂的「日本威士忌」。
何謂「偽日威」?
其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恐怖,至少酒是真的可以喝,只是因為「酒稅法」法規上對生產及標示的指引不夠清晰,令一些不是在日本製造,或生產方法跟我們認知中的威士忌有別的酒類作品,也能夠稱作「日本威士忌」。對於一些了解不深的消費者來說,就很容易被包裝誤導,買下這些類似的作品。
「偽日威」其中第一大類是指從國外收購其他正規酒廠的原酒作品,回到日本後再調合和裝瓶。來源很多都是蘇格蘭、美國、加拿大等傳統威士忌出口大戶,當然不是全部都很昂貴,像以往到日本旅行時,大家很可能在逛酒舖或便利店時看到一些以漢字命名的「威士忌」,甚至一些廉價超市都有所謂自家品牌的作品,反正這些便宜作品很多時都只是拿來調highball,所以大家也沒太在意。直到近3、4年,多了一些看起來包裝豪華,設計也充滿日式風格的高年份「日本威士忌」,在百貨公司、免稅店,甚至是在國外以天價出售。
製作原料、方式與日威不同
另一種是生產方式跟我們認識的單一麥芽威士忌有異的作品。例如有一些以燒酎,或生產泡盛為主要業務的酒廠,也曾推出一些陳年過的所謂威士忌作品,雖然從廣義來說只要是用穀物製作的蒸餾酒都可以稱作威士忌,但始終原料未必是麥芽,大多只作單次蒸餾,而所用的木桶素材也不同,口味上和我們平常喝的威士忌有很大分別。這一類「偽日威」很多時候反而在日本找不到,而是在國外嘗試吸引一些對日本作品有興趣,但不熟悉此道的飲家。
另外還有第3種甚至不是在日本生產,這些看起來像日本包裝的威士忌,有時你在歐美的超市,甚至上網購平台隨便找一下都找到,但瓶裏裝的實際是什麼東西就不得而知了。
為防止這些胡亂標示的作品影響日本威士忌的聲譽,包括Nikka和Suntory等大集團在內的82間正規生產商,在今年初透過「日本洋酒酒造組合」商議出新的標示指引,並於今年4月開始實施。據指引要求,生產、陳年、裝瓶都必須在日本境內的蒸餾所進行,並以麥芽和當地的水為原料,才可以稱之為「日本威士忌」。
帶頭定義日威 修正標示
有趣的是,幾個大集團的單一麥芽是在同名的酒廠中生產,但一些較基本的調和威士忌,原來有不少都混入了其他國家作品。在新指引實施後,這些品牌在他們的官方網頁及其後的宣傳上,已修正相關標示。
雖然協議不是一條正式的法例,只對該會屬員生效,但至少他們肯帶頭具體定義日本威士忌,修改標示,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好事。其實如此亂象又豈止在日本發生,包括酒在內的不少「香港品牌」也有類似的狀况。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也只能夠表示無奈。
● 知多啲
2021年「日威」新指引
原材料:僅限於麥芽、其他穀物以及在日本境內提取的水,麥芽為必須使用的材料
製作:糖化、發酵和蒸餾必須在日本境內的蒸餾廠中進行,蒸餾後的酒精度必須在95%以下
熟陳:蒸餾所得物必須放入容量不超過700公升的木桶內,並且在日本熟陳至少3年
裝瓶:必須在日本境內裝瓶,裝瓶時的酒精度須為40%以上
其他 :可使用焦糖色素調色
● Tony Leung:fb專頁「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版主,專欄作家,一個醉多過醒的酒徒。為了有更多機會嘗試不同佳釀,近年用盡辦法令更多人鍾意威士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