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踏入12月,很多朋友都在想着聖誕了,聖誕派對、聖誕禮物、聖誕大餐……
小時候,家境並不寬裕,吃西餐並不像如今般成了生活日常,一年未必可吃很多趟。於是,每到聖誕,總會纏着父親「扭計」,央求吃上一趟聖誕大餐。但慢慢發現,這些所謂聖誕大餐,就如麥兜卡通裏那幾句對白:「常餐有咩嘢食?即是同特餐一樣囉;咁特餐係咩嘢嚟?同快餐咁上下囉……」
與平常相比,聖誕大餐無疑較特餐或常餐多了幾道菜式,但只要隔幾天再來,便會發現,其實與除夕大餐、元旦大餐,根本沒有多大分別,充其量只是多了幾片冰冷火雞,而最為不幸的,是那味如嚼蠟的東西。
年輕讀者或會問,那麼究竟舊日香港的聖誕大餐是吃些什麼?書櫃有本已故香港歷史風俗掌故專家吳昊著作《飲食香江》,收錄了一張1961年銀宮餐廳聖誕大餐菜單,相當豐富,共有10道「菜式」,每位6元,由平安夜黃昏6時起,以及聖誕節正日中午12時起供應。讀者又估估,究竟有什麼菜式?答案是:果子咯嗲、燕窩雞茸湯、吉列石斑他打汁、瑞士肥鴨、燒火雞火腿、焗法國粉仔、聖誕布甸、合時生果、咖啡或茶、禮品一份。
果子咯嗲即是雜果沙律之類
讀者或會抓頭,什麼是咯嗲、他打汁?咯嗲即是cocktail,果子咯嗲即是雜果沙律之類;他打汁是tartar sauce,如今吃炸魚、炸蝦、炸蠔、可樂餅,都常沾此汁來食,事實上,麥記魚柳包也是用此汁。小時吃聖誕大餐,真的有禮品一份,當然大家不要太大期望,只是氣球、花哨之類。另外也有一張1966年金馬車飯店的菜單,短短幾年後,也是10道菜,收費已經要10元。兩張菜單中除了火雞和聖誕布甸之外,其餘菜式皆與聖誕無關,但卻可給我們一個概念,1960年代老香港吃西餐,究竟吃些什麼。
一餐大概等於一天薪水
那麼收費6元、10元又是怎樣一個概念?1966年天星小輪收費由2毫加至2毫半,加價斗零,引發了一場暴動。當時一般文員月薪大概是100至200元左右,那即是一餐大概等於一天薪水。有趣的是,書中又提到,當年聖誕大餐生意不錯,讓中餐館都想分一杯羹,於是也有推出中式聖誕大餐。例如紅寶石酒樓推出的聖誕翅席,12位用收220元,比西式聖誕大餐貴得多,包括聖誕大拼盤、蟹黃扒豆苗、合核鮮蝦仁、雞絲翅、金牌鹽焗雞、花膠燉北菇、紅燒大水魚、七彩煙銀䱽、生炒糯米飯、甫魚伊麵、聖誕布甸。除了聖誕拼盤和聖誕布甸兩味之外,其餘根本與聖誕「風馬牛不相及」,反而更似平日飲宴(當然較少吃水魚),而書中並沒交代聖誕拼盤是什麼。中式聖誕大餐只不過是巧立名目「搵快錢」之作而已。
大家或許會問,那西方傳統在聖誕節會吃些什麼?篇幅關係,下篇再談。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