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說書人:《舌尖上的雙餸飯》治癒人心

文章日期:2023年10月25日

【明報專訊】日前HOY TV(前稱香港開電視」)播出了一輯飲食節目《舌尖上的雙餸飯》,印象中,這是「雙餸飯」首次擔正做飲食節目主角,讓人欣慰,這道陪伴港人走過疫下3年的飲食風景,終於得到應有的重視。

疫情改變了大家很多生活習慣,以及行業運作模式,對於飲食業來說,除了外賣平台的崛起之外,還有雙餸飯的湧現,幾乎是「總有一間喺左近」。外賣平台是寡頭經營和跨國資本的入侵;相反,雙餸飯卻是服務街坊的地道小店,讓人倍感親切。

經濟實惠 菜式選擇多

社交距離措施、禁堂食令等早已成歷史,但雙餸飯在疫後依然大受歡迎,這是因為它「平靚快」:經濟實惠,菜式選擇多,又簡單快捷。尤其是,打工仔午飯時間只有短短1小時,光顧時雖然要排隊,但「裝飯」阿姐手快腳快,半分鐘就出貨,所以成了午飯恩物。就算是晚飯,因其便宜和選擇多,都說「好過自己煮」,同樣大受小家庭歡迎。

雙餸飯也象徵了香港人「馬死落地行」、善於轉身、打不死的獅子山精神,傳統食肆因租貴和市道差,被迫「執笠」,但不少經營者卻不甘心,便嘗試轉型做雙餸飯,輕身上路,再戰江湖。

雙餸飯甚至引來外國人垂青,就連美國駐港總領事梅儒瑞(Gregory May)也曾光顧,並在fb發帖:「大家成日講嘅兩餸飯,我終於搵咗個機會同香港上班族一齊排隊去嗌個嚟做lunch,價格實惠得嚟又好味喎!你哋必揀嘅餸又係咩呢?」他自己就點了臘味炒芥蘭及薯仔雞。他更為雙餸飯改了個幽默英文名:ThisThisRice。為何如此叫?網民估,洋人不懂中文,但點餸時,只要手指指櫥窗後這盤那盤食物,this,this,那就可溝通到。

雙餸飯並非劣食,就連韓國廚神白種元來港體會地道飲食文化,第一站就是雙餸飯。他更在YouTube上載過程,買後在公園長椅開餐,並讚不絕口。他買了5盒飯,與團隊分享,當中有15味餸,包括鹹蛋肉餅、臘腸炒芥蘭、椒鹽豬扒、咕嚕肉、四季豆炒肉碎等。

最後說回電視,《舌尖上的雙餸飯》的演員是李尚正,除了旁白外,還透過其演出來推動情節進展(圖)。李是位用心的演員,他的演出,看得出有參考日劇《孤獨的美食家》,此外,還加入一些細節,讓人看得更窩心,例如每集結尾都以紙巾摺出一些小物,例如煲呔、魚兒、花朵、兔仔,再輔以兩三句對白,治癒人心。

「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最後一集,摺的是一雙鞋,旁白說:「只要一步一步堅持走下去,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最後熒幕再打出此話作結:「用自己的節奏前進。」

不錯,日子艱難,步履維艱,且不要太過催促和勉強自己,何妨用自己感到自在的步伐和節奏前進。●

(本版刊出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蔡子強​(隔周刊出)

相關字詞﹕李尚正 舌尖上的雙餸飯 雙餸飯 開電視 蔡子強 廚房說書人 每日明報-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