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篇從台灣才子詹宏志太太王宣一所寫的〈國宴與家宴〉一文,說到我善於下廚又好客的朋友太太,以及他們家裏那歡樂、愉快、溫馨的飯敘,如何強化了友儕間的友誼。今篇意猶未盡,為此再添加一個生物學研究註腳。
同枱食飯 臭味相投
生物學教授Rob Dunn和人類學教授Monica Sanchez曾在合著的Delicious: The Evolution of Flavor and How it Made us Human(中譯《舌尖上的演化》)這本書中,提到科學家Roman Wittig對黑猩猩的一個研究,當中發現這些猩猩會分享食物,且依循一定原則,包括:猩猩會與一起合作掠食和採集的其他猩猩分享食物,尤其當食物是很難取得的;猩猩會與有着長期穩定社交關係,以及想發展關係的其他猩猩分享食物;猩猩會分享食物的對象,都是具同等社會地位的,而非高於自己,又或者低於自己的猩猩。換個人類的說法,那就是物以類聚,能夠同枱食飯,都是臭味相投。豈能想像,黃絲和藍絲一起吃飯,彼此可以開懷大嚼,吃得痛快?
分享食物 強化社交關係
該研究還有一個更有趣的發現:原來食物共享行為,會促使猩猩體內分泌更多「催產素」(oxytocin),這種荷爾蒙有助滅少焦慮,以及彼此信任和建立關係,大部分雌性動物成為母親後,體內催產素濃度都會大幅標升。催產素又會刺激身體製造更多「多巴胺」(dopamine),而大家都知道,多巴胺會讓人感到愉悅。
所以,研究的結論是,分享食物為猩猩強化了既有的社交關係,也幫助它們建立新的友誼,亦為它們帶來愉悅。考慮到人與猩猩有着演化上共同的祖先,同一套理論相信也適用於我們身上,也與我們的經驗脗合。
共吃帶來雙重快樂
結論是,吃東西會帶來快樂,而共吃更會帶來雙重快樂。俗語說「獨食難肥」,自有其道理。
更何况,人類的語言能力比猩猩高得多,於是分享食物時,大家難免會天南地北,無所不談,這又會帶來第三重快樂。難怪前述那位朋友說,今時今日能夠與好友吃飯「圍爐」,已成了他生活上少數僅有的快樂。
這還不止,分享食物甚至是人類文明、知識、科學的一大起源。古希臘哲學家的symposium(討論會),就是從共飲開始,分享故事,分享意念。延續下去,成了西方知識界的一大傳統。
最後想一提,上述研究又發現,當猩猩分享愈是珍貴、愈是難得的食物時,催產素濃度上升又愈是顯著。這段文章希望朋友太太能夠讀到。●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