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說書人:什麼是人類最早的飲料?

文章日期:2024年06月19日

【明報專訊】水不計,什麼是人類最早的飲料?答案是啤酒。

天時暑熱,有什麼好過喝一口冰凍啤酒,所以今次講啤酒。為何啤酒是最古老飲料?其實並非偶然,而是大有道理。

穀物中澱粉轉化成麥芽

約公元前1萬年,史上最後一個冰河時期結束,人類快速繁衍,尤其在中東、新月沃土一帶,這裏除了飛禽走獸外,也有各種野生穀物如小麥大麥,供人類採集食用。穀物跟水果不同,不會不吃就腐爛,只要找到乾燥環境,就能長期存放,因此成了穩定和可靠的食物來源。

但野生穀物較硬,要較易入口就得碾碎和泡水,弄成「粥」後才吃。穀物受潮後會產生澱粉酶,會將穀物中的澱粉轉化成麥芽糖,而當中又以大麥產生的澱粉酶最多(所以為何人們以大麥來釀製啤酒)。穀物粥吃不完被閒置,空氣中的野生酵母,使麥芽糖進一步發酵成酒精,並產生氣泡,啤酒遂告誕生。

所以,難怪有人說,啤酒不是被人類發明,而是被發現。

蘇美人用蘆葦管吸飲啤酒

考古發現了一幅珍貴壁畫,那是大概公元前4000年,2個蘇美人(Sumerian)用蘆葦管從一個大酒罈中吸飲啤酒(因當時啤酒表面會有大量雜質如穀殼),但啤酒發明該遠早於此。

當然,水果榨取了果汁,也可意外發酵成酒,但水果有季節之分,也不易儲存,不似穀物般供應充足,能長期存放,成為日常食材,因此「發生意外」令果汁釀成酒並且傳承下去的機率便較低(或較晚)。而且古時可用皮囊、動物的胃、挖空的樹幹、貝殼、石製容器來釀啤酒,不似得葡萄酒要用陶器。

啤酒被稱為「液態麵包」

順帶一提,啤酒亦被稱為「液態麵包」,也有可能啤酒和麵包幾千年前本屬一家,前述提到的穀物粥,被閒置後,質地較稠的便在太陽下或熱石上被烘成麵包,至於稀的則發酵成啤酒。

前面提到的蘇美人,不單發明了啤酒,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他們同時也發明了文字。有趣的是,考古學家研究蘇美人的文字,發現當中最常用到的字,分別代表穀物、牲畜、織品,以及啤酒。其實這也不意外,因為蘇美人起初發明文字,就是用在工資和納稅的收據,當時啤酒跟穀物一樣,是貨幣發明前,最早的流通物。

啤油的貢獻,不單在於炎夏為大家消暑解渴,誇張點說,它甚至見證了文字的起源,為大家帶來文明!

作者註:本文參考自Tom Standage所著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6 Glasses一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蔡子強​(隔周刊出)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