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小巷飄來糉子香 端午「龍船」滿載媽媽味道

文章日期:2025年05月20日

【明報專訊】臨近端午,除了游龍舟水,觀看熱鬧的龍舟賽事外,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吃一口美味糉子。

中環小巷有一家專賣傳統食品的小店,主理人製作的「龍船糉」早已賣得街知巷聞,雖然價錢不便宜,但用料貨真價實,每年均有不少熟客、公司企業爭相訂購,更是店內最熱賣的其中一款糉子,究竟它有什麼過人之處?記者早前親身探店,看看這款糉子為何大受歡迎。

5月初的一個早上,中環街道上都是步伐急促的上班族。然而,在這片繁忙之中,永吉街卻帶有一絲悠閒寧靜,記者循着空氣中瀰漫的糉香,走到了香港傳統食品專門店「三陽號食品」。這家小店,門面樸實簡單,店內擺放了各式南貨、傳統食品、五色缽仔糕等食品,當然還有端午節期間限定的多款糉子。店內主理人袁太正忙着包糉子,去年端午前後,她一人包了千多隻糉,今年還未進入包糉高峰期,但她已日包百多隻糉子應市。

祖籍中山的袁太,自小跟着媽媽學包糉。她回憶說,1980年代初來港時,在街邊開「走鬼檔」,看見有人賣糉,自己也嘗試包糉販賣。那時她只賣一款鹹肉糉,卻因用料紮實,很快便贏得街坊口碑。後來,她在中環結志街開設「三陽號食品」,再搬至嘉咸街,現時落戶永吉街。其間她曾打算退休,「但太多熟客想食我包的糉,我又鍾意整嘢食,最終都繼續做下去」。糉子於端午節前1至2個月開售,5月初起糉子種類最齊全,有鹹肉糉、上海糉、蠔豉糉、鮑魚糉、鹼水糉、中山蘆兜糉,以及龍船糉等。

兩款新鮮豬肉 自家醃漏油鹹蛋黃

說起招牌「龍船糉」,袁太露出自豪的笑容。「龍船糉」的名字,源於她小時候的童言。「我媽媽包的糉好大隻,比我現時包最大的龍船糉(約28厘米長)還要大隻。那時家裏不富庶,餡料很簡單,只有一點點肉和分開兩半的鹹蛋黃,主要是綠豆和糯米。因為糉子又大又長,我覺得像條龍船,所以小時候就叫它為龍船糉。」在袁太的記憶裏,一直念念不忘那份樸實的媽媽味道,所以她特地售賣這款龍船糉。

如今的龍船糉,經她不斷改良,餡料已比她童年時代豐富許多,而且更講究材料和製作細節。例如她特意選用泰國糯米,貪其軟糯芳香;綠豆則堅持使用去衣後的原粒綠豆,不易煮爛之餘,豆味也更濃;豬肉要從街市相熟豬肉檔入手新鮮五花肉和脢頭肉,前者油脂分佈均勻,入口甘香,後者肉質彈牙,「新鮮豬肉質素高一些,冰鮮很容易有陣肉臊味」。她出品的龍船糉,每隻均會混合以上兩款豬肉,「如果只想吃脢頭肉便要先預訂」。至於鹹蛋則全由自家鹽水醃製,大部分鹹蛋黃都晶瑩通透,漏油芳香;原粒瑤柱是日本出品,味濃鮮美;花菇和栗子則選用大顆厚肉品種;金華火腿來自肘子部位,香而不死鹹,肉質較軟腍。若想食材升級,還可額外加錢,選配自家浸發乾鮑魚。「我為食,所以包的糉一定要好食。」正因這份執著,讓她出品的糉子成為不少人心中的「媽媽味道」。

蘆兜糉長逾30厘米 上海糉鹹香

看袁太包糉,猶如觀看一場傳統手藝表演,只見她熟練地把兩片柔韌的竹葉摺成三角兜形,先鋪一層冲洗過的糯米,她說「糯米不用浸,直接用水洗,這樣蒸出來才不會軟爛」;之後再放綠豆、冬菇、栗子、鹹蛋黃、豬肉和瑤柱等,層層堆疊;最後再加一層糯米和綠豆,將所有餡料緊緊包裹,每隻龍船糉,用料之多,幾乎滿瀉。裹上竹葉後再以棉線綁緊,確保蒸煮時不會鬆散。袁太只需1至2分鐘便包好一隻糉,速度快得驚人。

龍船糉分為大中小3種尺寸,依記者當日秤的重量,最小的約重0.6公斤,中型0.7公斤以上,大的甚至超過1.3公斤。由於純手工製作,重量、長度並非統一。中和大碼糉均會加入瑤柱,味道層次更豐富。除了龍船糉,店內還有多款特色糉子。經典鹹肉糉只用豬肉、鹹蛋黃、綠豆和糯米,味道樸實高質;中山蘆兜糉「體型」更誇張,最長可達30厘米以上,適合眾親友齊齊分享;上海火腿鮮肉蛋糉鹹香不膩,深受熟客喜愛。為配合現代人口味,袁太還推出素糉、雜豆糉、蠔豉糉等多元選擇,「糉」有一款合你心意。每年端午,不少熟客提早預訂,甚至有公司企業集體訂購。對於這些熟客來說,龍船糉和其他糉子,不僅是一種時令食品,更是一種回憶中的媽媽味道。●

三陽號食品

地址:中環永吉街11號永亨保險大廈地下A舖

查詢:2545 8966

文:陳麗斯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Instagram @mp_foodie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飲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