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禮儀:帶走垃圾 落山讓上山

文章日期:2020年03月17日

【明報專訊】近日行山界的熱話,當然是各區山頭都湧現人潮,並留下大量垃圾污染環境。任職山藝教練約20年的Sunny指出,當年SARS時,郊區也出現類似情况,大批人群上山「避疫」,亂拋垃圾,破壞自然環境。只是當年社交媒體未成熟,資訊不及現時流通,未必有很多人知情。

Sunny指出,愈來愈多人愛上行山,但並非每個山友懂得愛惜大自然。正如採訪當天,我們到達釣魚翁山頂時,見到一群山友正在休息及野餐,當中一名女士把果皮隨手丟落山坡上,Sunny看到出言勸阻,對方卻反問:「果皮不是可分解?」Sunny遂解釋,果皮要2年甚至更長時間才可分解,力勸山友把垃圾帶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其實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今次Sunny便講解一些「行山禮儀」,讓大家在不損害環境下,親近大自然。

忌即興行山 糧水要充足

首先他強調切忌「即興行山」,別在網上看到一些靚景或特色路線便貿然跟着走,出發前應先了解路線是否自己體力所及,中途有否補給或撤退路線等。而近期網上有人建議大家「就近行山」,以免長途跋涉去登高,應在自己所住區域找上合適的路線。對於這個提議,Sunny卻不太認同,「明白這提議是希望分散人潮,避免集中在熱門路線,但有時就近地方,未必適合每個人,始終行山時要按自己的能力選擇路線」。

他續稱,大家計劃好路線後,要帶地圖或手機軟件地圖、指南針,以及足夠的糧水,如果仁或麵包和2公升水,可避免因迷路或體力不支而發生意外。此外,他再三叮囑所有垃圾要自己帶走,包括食物包裝紙及果皮等,「可以在出發前做好準備工夫,例如在家中先去除果皮及切好放入食物盒內,這樣便減少在山上處理垃圾」。他也強調山友別在草地上生火,否則會破壞草地,日後未必可再長出綠草。

找安全位置 慢腳讓快腳

若行山期間遇到人潮,出現阻塞,Sunny指出一般都是「落山讓上山」,「因上山時一般較為費力,但必須留意,得找個平穩安全位置才好讓路,避免站在崖邊的危險位置,尤其人多路狹時更要小心」。他又說,另一個不成文規定則是「慢腳讓快腳」,「如後排的山友速度較快,可在安全情况下先讓對方行,但最重要是互相禮讓,才可一起享受大自然」。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旅遊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