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並進 化身武術KOL

文章日期:2020年08月28日

【明報專訊】今年60多歲的李飛標師傅,自小隨父親學習大聖劈掛門拳術,19歲拜入大聖劈掛門宗師陳秀中門下,和影星黃秋生、冼灝英、高雄等是師兄弟。1980年代初,李飛標參加過本港功夫擂台比賽,後來全職教授拳術及獅藝,見證時代變遷下的香港武館發展。近年他努力整理門派歷史和技術,又推出網上教學影片和電子書,更爭取到將大聖劈掛門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武館要不斷改革,既要保留門派面貌,又要回應時代!」

1970年代 電影帶動逼爆武館

李飛標憶述1970年代跟陳秀中學拳時,正值擂台熱,自同門陳觀泰於1969年在第一屆東南亞擂台大賽勇奪冠軍後,門派聲名大噪,陳秀中甚至獲電影公司邀請擔任武打片演員及武術指導。由於大量市民登門拜師,經常把面積只有約300呎的武館逼爆。李飛標補充,「當時學員訓練的重點是體能和搏擊技巧,每堂會安排不同學員對打,較少人學獅藝和套路」。

但其後功夫擂台式微,對很多武館打擊很大,李飛標稱學員人數減少,影響武館收入;加上隨着愈來愈多唐樓清拆重建,在天台以低成本營運的武館陸續被逼遷。「有些師傅改往公園教學,以『流動式』經營武館。但因在公眾地方無法放置沙包等工具,為安全考慮亦不適合演舞兵器,唯有重點教傳統套路。」

推動大聖劈掛門列香港文化遺產

李飛標原本任職廚師,公餘時間在維園教拳,30歲後才做「全職師傅」,但收入不穩定,所以另做跌打醫師幫補生計。2003年,任職教師的朋友介紹他到學校舉辦武術課外活動,之後開始「攻打」學校市場,先後在數十間中小學教班,高峰期一星期內教7間學校。「當在學界積累了一班學生後,曾嘗試租工廈單位教拳,但發現環境偏僻,很難招收新生,而學費亦剛夠交租,後來便交由徒弟們自行營運,自己轉至街坊福利會教拳。」

新世代的武館除教拳外,李飛標還做了不少推廣工作。2012年他申報大聖劈掛門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爭取成功。最近,又向政府申請資助攝製武術教學影片及出版電子書。「這些任務繁複,我從未試過。」他一口氣拍攝了十多集短片,每集15分鐘,介紹門派歷史和訓練方法等,並親撰近40頁電子書內容。他說拍攝教學片有很多技巧,例如會用2至3支鏡頭分別拍攝演練時的前面、側面和背面,方便學員學習。另外,套路要方便學生手機自學,編排要簡單,演練時以左右移動為主,避免轉換太多方向。

網上授武 外國大勢所趨

最近的疫情,令李飛標在社區、學校的武術班統統煞停。刻下,他正構思鼓勵學生經手機自學功夫。「學生可自拍演練的套路片段給我評分,及格者可獲頒證書,目前已有幾間學校感興趣。」他說西方外國地方廣闊、武館少,多年前已盛行網上授武,感慨曾武館林立的香港反而發展得比人遲。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旅遊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