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向以異國風情、美麗海景迷倒一眾遊客;其實走在赤柱山林間,還可找到充滿優雅古典美的風景。今次「由我帶路」邀來行山專頁「山女行」創辦人林曉欣(Ebee),帶我們尋訪據說有百年歷史、一大一小的赤柱古橋。4小時的行程,看似有點長?不怕!孖崗山上的無敵美景,一定讓你深感不枉此行。
山藝助教Ebee,行山資歷逾10年,經常協助帶領山藝班走入各大山區,也熱愛探索歷史古蹟。她今次推介的赤柱路線,翻看資料,赤柱曾是港島區主要聚居地之一,根據1841年的人口統計,港島當時有4280名原住民,當中逾2000人住在赤柱一帶,可見昔日赤柱是繁華市鎮。
是次路線需時約4個小時,慢慢行不算太辛苦。我們先從中環交易廣場坐6A號城巴,在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黃麻角道)落車,轉入黃麻角徑前行,經過聖士提反灣泳灘,在公廁旁有條樓梯,拾級而上會見到首個checkpoint︰B.O.標記界石。
2015年,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房地產及建設系的師生,在港島西灣山發現一個刻有「B.O. No.4」的界石,經他們研究推斷,B.O.即是軍需處(Board of Ordnance),是1855年以前英國專責測量和繪圖的軍事機構。我們眼前的B.O.標記界石,外形和港大所發現的界石相似。
「八間」紅磚灰瓦 靜觀建築美學
過了界石後,繼續拾級而上,走上黃麻角道,隨「赤柱大街」路牌指示行,走多5分鐘便到第2個checkpoint︰香港赤柱八間1號至8號,又稱為「赤柱八間」,位於赤柱灣東隅,是8間相連排屋,於1930年代中期由政府興建。由於當時要準備興建黃麻角炮台,政府要安置住在附近的村民,主要是姓羅和姓何的,因此興建此8間屋讓他們入住。這8間屋外觀雅致,紅色磚牆、灰瓦屋頂、綠色窗框及木門,甚為悅目;加上面向赤柱灣,景觀非常宜人,當中7間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1間是三級歷史建築。須留意赤柱八間現時仍有人居住,所以Ebee提醒我們,經過時要降低聲浪,避免騷擾居民。
離開赤柱八間後,Ebee提議經赤柱村道及赤柱市場道,走入食肆林立的赤柱廣場,先祭祭五臟廟,補充體力。之後從佳美道向馬坑邨方向行,經由懲教署體育會會所旁的小徑入口緩緩上斜,約10多分鐘便會看見一條高約4米的小型古橋,再行前多約20分鐘便到老虎坑,即是checkpoint 3︰赤柱古橋。
大橋位處山澗 雨季別走近橋底
赤柱古橋是一大一小的石頭拱橋,根據網上資料,它是由南區區議員司馬文及行山人士發現,雖然古橋現時未獲政府認可為古蹟文物,但經過他們與保育團體分別的研究,估計兩條橋有逾百年歷史,現保存完整。
到訪當日見到不少山友特意前來欣賞古橋,大橋高約10米,氣勢不凡,小橋則約4米高。兩橋相距不遠,同樣可以由主路行落橋底,惟要經過一小段斜路,有點崎嶇難行,山友務必小心。Ebee更提醒我們,大石橋位於山澗位置,附近正是引水道的排水位,在雨季時尤其要注意安全,若出發前曾下雨,別走近橋底,避免一旦山洪暴發而遇上意外。
行天梯登孖崗山 飽覽無敵海景
在石橋一輪打卡後,我們返回主路,右轉入小徑前行,越過赤柱峽道後沿梯級向上爬一小段路,於赤柱西引水道旁邊前行,景色變得開揚。行了30分鐘左右,見到左方有條長長的梯級。Ebee表示轉上去便進入衛奕信徑第1段,從此位置開始主要是梯級,而且無遮無掩,是全程最辛苦的一段,着我們慢慢行,保留體力。幸好,梯級狀况良好,尚算易行;加上山谷不時送來陣陣涼風,即使在大太陽下,也不覺悶熱。再者,從山徑回望可見赤柱灣的美景,一行人邊行邊停步欣賞,感覺也不是十分疲累。行約25分鐘,便到最後一個checkpoint:孖崗山觀景台,此處不單可欣賞大潭灣、赤柱正灘及聖士提反灣,也設有長椅,正好讓我們歇腳。
休息過後,返回梯級向上行。隨大潭篤水塘路牌指示方向,經過紫崗橋後,開始進入平路,兩旁不時有樹蔭,非常舒適。隨大潭道路牌方向行,徐徐前行約2小時便到大潭道,結束今次行程,可坐14號新巴往西灣河。
■溫馨提示:
量力而為,遇崎嶇山路不應勉強前行,拍照前應觀察四周環境,確定位置安全才留影,勿為靚景而冒險。
起點:黃麻角道→(10分鐘)① B.O.標記界石→(20分鐘)② 赤柱八間→(35分鐘)③ 赤柱古橋→(55分鐘)④ 孖崗山觀景台→(2小時)終點:大潭道
全長:約8.5公里
需時:約4小時(不連拍照休息)
交通:
起步:中環交易廣場坐6A號城巴,在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黃麻角道)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