糴米擔水 踎大牌檔瀡滑梯 美荷樓1950s公屋精華遊

文章日期:2023年02月28日

【明報專訊】大型展覽多籮籮,西九文化區的M+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自然是話題熱點,但走進社區,也有不少講述香港歷史及文化的「mini博物館」。大家可以在深水埗沉浸公屋集體回憶,在銅鑼灣大坑感受百年歷史傳統習俗,或到香港仔認識水上社區,體驗不同年代的香港人情事。

1953年石硤尾大火,令5萬人無家可歸,標誌香港公屋歷史開端的深水埗美荷樓因而建成,為現時碩果僅存的最早期徙置大廈,盛載社區的故事。2013年開幕的美荷樓生活館中,保存不少香港人珍貴的集體回憶。其「公屋博物館」經過近1年翻新後,早前重新開放,新展覽以「歲月留情」為主題,新增1950、60年代生活場景,以及數碼互動元素,重現當時基層居民的生活百態。

數碼互動展覽 呈現基層生活

踏入地下新展廳,映入眼簾的是被稱為「美荷上河圖」的導覽壁畫,簡單介紹10大主題展區,包括大牌檔、雜貨舖、制水、理髮店、遊樂場等場景,展示當年基層市民「食嗱喳麵」、「糴米」、「擔水」、「飛髮」、「彈波子」等日常生活,相信能引起不少共鳴。除基本的文字介紹及相片外,亦不乏富趣味的資料,例如大牌檔名字的由來及術語,逾半世紀的街市價格比較,舊居民口述歷史及人情故事等,值得細閱。如1960年代香港制水(有限制供水),最嚴峻時每4天只供水4小時,每個家庭都要總動員排隊取水,場內設有水桶樣本,提起來的確需要不少氣力!

加入體感遊戲、AR

參觀完地下展廳後走上1樓,舊有展覽也加入了更多體感遊戲及AR擴增實境。由美荷樓歷史及設計開始,到走廊廚房、公廁及公共浴室等一一重現,多個示範單位皆根據街坊口述歷史,還原昔日的擠迫環境,如一屋兩戶、5人單位的「閣仔」等。新展區則包括天台小學、家庭手作工業等,更介紹各年代的代表公屋設計,猶如置身其中,曾住過舊式公屋的市民必會勾起深刻回憶。最後一部分是活化計劃重點:美荷樓舊居民網絡,除了舊街坊捐出的舊物,還有他們對美荷樓及舊式屋邨生活的看法。

重溫昔日的生活日常後,不妨到地下的Garden at Mei Ho Cafe歎杯咖啡,感受舊冰室的復古氛圍。Cafe室內裝潢延續前身的冰室設計,復古黑白磁磚、木質桌椅、花碼字牌等充滿舊香港情懷。近期還伙拍香港漫畫家Pen So舉行《回憶見》Part 2 Pop-Up Gallery,展出多項香港景物作品,包括珍寶海鮮舫、獅子山、信興酒樓等;室外則是截然不同的户外露營風格,特設由帳篷搭出的空間,配上折疊椅、小桌子及盆栽,享受至chill的午後時光。

■美荷樓生活館

地址︰深水埗巴域街70號石硤尾邨41座YHA美荷樓青年旅舍地下

查詢︰3728 3544

文:陳真紀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香港仔 漁民文化博物館 火龍 美荷樓 大坑火龍文化館 美荷樓生活館 石硤尾 博物館 每日明報-旅遊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