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活字印藝 親手執字粒

文章日期:2023年04月14日

【明報專訊】到外地旅行最愛看各種主題展覽,大型博物館以浩瀚、多元的藏品,將悠長歷史、大千世界收納其中;小型展覽館則如放大鏡一樣聚焦在故事一頁,往裏頭看,可細味當中的人情故事。在香港也有不少由民間自設的小型展覽館、資料館……大家可以從活字粒追溯本地印藝的前世今生,又可透過磅秤細閱本地民生商貿演變,將那些散落在歷史長河的碎片,一一拾起。

今時今日印刷變得方便,在電腦前按一個掣,就可印出各式各樣的印刷品,有彩色單張、雙面文件、燙金激凸效果的小卡片等,方便得讓人幾近忘記印刷技術經歷過多少回改革、創新,才演變成今日的模樣。

3年前香港版畫工作室與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的印藝展覽,將香港首套中文字粒「香港字」重現人前。這套被譽為最美麗的中文活字在外流落百年,輾轉回到這片土地,箇中過程迂迴曲折,讓人難忘,同時燃起大眾對本地活字印刷發展的興趣。承接之前的印藝展覽,去年9月底版畫工作室進駐油麻地上海街的視覺藝術空間,設立「香港活字館」,透過展出活字印刷的相關器具,舉辦導賞團與工作坊,將印刷工藝帶回社區。

17萬鉛字粒 排序有竅門

何謂活字印刷?從館內那黑壓壓的活字櫃已見蛛絲馬迹。香港活字館策展人黃洛尹(Loraine)指,活字印刷的工序分為執、印、切、釘,「執即是執字粒排版, (以字粒)砌出想要的版面;然後放入印刷機印刷;印好後將紙張邊緣切割整齊、排好順序;最後釘裝成書、單據、便利貼等印刷品。」館內有逾17萬粒鉛字粒,均為楷書,來自兩間分別位於上水和元朗的家庭式印刷舖。

站在上萬字粒前面,只感到一片茫然,怎樣執齊所需字粒呢?原來字架分為「出俗字」(常用字)和「入俗字」(非常用字),再根據部首筆畫排列,每個師傅還會因應使用習慣、業務等調整。如印卡片為主的師傅,「公、司、工、廠」等字粒不僅數量多,還特別放於師傅自己常用的字格,而非按行規排列的「出俗字」內。「平時工作坊教參加者找字,需一併了解印刷師傅的背景;代入師傅角色,再配合時代背景才找到需要的字。」在保存活字印刷的工藝,同一時間將這些社區故事傳誦下去。

古老「手落照鏡」 香港製造

繞到印刷機面前,館內展出2部海德堡風喉照鏡活版印刷機,分別在1960年和1973年於西德製造。除了印刷,此機還可做不同的印刷加工,如凹凸效果、燙金、die-cut(裁形)等,是上世紀印刷舖中最常見的型號之一。Loraine拿來幾張可愛的貓貓卡片,色彩豐富,富有手感,原來都是用此型號的印刷機製作,這些機器走過半世紀仍可如常運作。「雖然這門工藝、這些機器有些年紀,但只要多花心思,其實都可做到一些很當代(contemporary)的作品。」在旁一排3部的坐台式Adana手搖活版印刷機,來自英國,全手動操作。其印刷範圍較小、壓力較輕,常用來印刷卡片等小型印刷品。而置於門口那部手落照鏡活版印刷機看來古老,Loraine估計它比風喉照鏡機更大年紀,或早於1950年代製造;它最特別的地方在於「香港製造」,機身刻有「粵生機器廠製,香港大道東」,但目前有關此機的資料不多,團隊仍在蒐集中。

在Loraine講解途中,不時有街上行人隔着玻璃向我們投來好奇目光,大抵活字印刷這傳統工藝,在現時大家的眼中是門「新鮮」玩意。活字館每月都會舉辦一次導賞團暨手搖活版印刷體驗,可用Adana印刷紀念卡;如果90分鐘的導賞團意猶未盡,隔月舉行的活字排印工作坊會花3小時講解有關活字的基礎知識,從檢字、執字粒,到排版、印刷都可一手一腳完成,詳情可留意「香港活字館」facebook。●

地址:油麻地上海街404號地下

fb:香港活字館 hong kong open press

文:張淑媚

美術:謝偉豪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本地遊 磅秤資料館 界限街 上海街 活字印刷 香港活字館 印刷 好去處 展覽 每日明報-旅遊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