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藝術周必遊5地 90米長iPad畫 拼貼四季諾曼第風光

文章日期:2023年09月29日

【明報專訊】東京藝術周這年焦點之一落在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以生命疊高的異色世界。86歲的英國藝術家,120多件新作舊作,27年後回到同一地點東京都現代美術館舉辦個人展覽。從叛逆的同性戀發聲人,到大膽實驗攝畫媒介的挑戰者,這場回顧展跟隨他生平一步步抵達的,也許是一種生命風景的喜悅,純粹而至誠。疫後大換血的地球上有什麼比活着更值得慶賀?如同A Year in Normandie(2020-21)以90米畫幅歌頌諾曼第的四季景致——就着這次日本展出的作品,他在受訪影片內以經典形象示人,圓框眼鏡,格子紋西裝配領呔,夾支煙,說得簡單:「我們應該觀看它享受它。愉快(enjoyment)大概是主題。」

220幅田野景延綿

展覽按霍克尼的生命年期分成8個展區,關紐大概是:1959年入讀倫敦皇家藝術學院,1964年移居美國洛杉磯(也是他最著名的兩套系列,游泳池和雙人肖像的取景地),橫越西海岸陽光漫漫30多年後,1997年返回故鄉東約克郡,2019年定居法國諾曼第。今場東渡特展雖因疫情緣故延遲了足足兩年,但策展人楠本愛表示,那等待使日本館方驚喜收穫A Year in Normandie這件壓軸的龐巨藏品。宛如修葺自家後花園般,霍克尼用iPad繪畫了220幅田野風景,讓禾草堆、小屋、樹枝、花果、河流等物象流滑於特製的捲豎牆身,以其晚年之姿,引領觀眾慢悠悠地走完一趟春夏秋冬的諾曼第。

除了指認現時的家,這長長卷軸更有着歷史縱深的痕迹。「觀眾會像『貝葉掛氈』(Bayeux Tapestry)一樣走過它。」霍克尼話裏的「貝葉掛氈」,是11世紀織成的敘事畫。長70米寬0.5米,氈面繁細地描述了1066年法國諾曼第公爵威廉入侵海峽對岸的英格蘭,歷經黑斯廷斯戰役並成為國王一世的故事。把千年戰爭換成當世牧歌,是不是某種覆蓋現實的願景?如此大型的回顧展裏,我們較容易上溯藝術家隨時間挪移的創作步履,比如首度在亞洲示人的The Arrival of Spring in Woldgate, East Yorkshire in 2011(2011),同樣是大幅風景,同樣利用iPad作畫,那消失於透視點的步行泥徑,那披漶着霧色的密林遠景,彷彿在預言一個美好得不存在於人世的自然域外。

不管是畫筆還是相機,把風景永恆留於方框內的動作都來自佔有慾。霍克尼10多年前由丙烯畫布改取像素玻璃屏創作,其欲望似乎進一步:傳統油畫待乾耗時,機械相片視點單寡,把前者技法套用至後者媒材,他筆下的風景凝合着人類眼球不斷游移的一幅幅細節。楠本愛舉例,春天只有短暫數個星期,生境持續變化,藝術家若不想年復年地觀察就只能盡力加速,而便捷易攜恰是iPad一大優點。她強調,此般創作並非「iPad drawing」卻為「iPad painting」,那技藝是與硬筆素描確然區別的另一種軟筆疊塗,「iPad可在深色上疊加淺色而不會失去鮮明度,水彩畫就無法做到」。早年用拇指掃畫iPhone,後來轉用觸控筆點碰iPad——想起霍克尼在別的訪問中提過,電子屏的錄播功能如何令他倒帶地看見筆觸層層成形,又或者相機和電腦怎樣使其精準拼畫Bigger Trees Near Warter(2007)的50張畫布,他絕對不抗拒科技,重點只是,如何用科技器械扭變藝術主體獨有的視角經驗。

貼近後網絡藝術想像

霍克尼的造物,某程度上頗貼近後網絡藝術(post-internet art)的想像。據藝術家奧爾森(Marisa Olson)拉得極寬的定義,這詞彙泛指一切無法存在於互聯網發明以前,以及後續受其影響的藝術產物(寬的地步是,即便你只在搜尋器瞥過些參考資料也計入影響範圍內)。翻看官網相片,這次展覽包攬霍克尼各階段的攝影式拼貼/畫(photographic collage/drawing)——把同一物象的歷時相片拼貼在同一格框,視乎情况嵌入框內框的一己畫作,「時間」攤成另一維度的顏料。比方他早期的Walking in the Zen Garden at the Ryoanji Temple, Kyoto, Feb. 1983(1983)砌出龍安寺岩石花園,不同相格的光與影歪七扭八,底部橫排一串稍微凌亂的紅黑襪腳步伐,藏有禪宗侘寂的逝流之意;又如In the Studio, December 2017(2017)俯瞰往下,玩味地將身穿藍毛衣的自己設為主角,全景拍攝或掛牆或架空或置地的油畫、椅子、地氈等,以極多重視點展示這間工作室怎樣在畫與畫之間抵埗年末。現代特徵之一乃精準操控時鐘分秒。這些徹底浸泡於網絡技術及現象的作品,來到今天掌上手機不可或缺的世界,刺戳核心般發問:人類如何經驗生命的時間?

霍克尼本人把60多年來的歲月盡耗在「圖畫」(picture)的創造裏。楠本愛認為其探索可以兩個問題為坐標:怎樣觀看?怎樣描繪?「我們活在數位主導的文化裏,整日被大量影像包圍。他的作品使我們意識到平日如何面對影像、看待眼前的世界。」以上種種,巧合地,顯得展覽與所在場域盈滿強烈的共鳴——東京,這座名義上的日本首都,以賽博龐克(cyberpunk)的科幻姿態現身,裹住櫻花盛開凋零的四季物哀,正互文對照霍克尼媚亮且電幻的時間風景。

《DAVID HOCKNEY展》

日期:即日至11月5日(部分周一休館)

時間:上午10:00至下午6:00

地點:東京都現代美術館展覽廊1樓及3樓

詳情:shorturl.at/gkIM2

東京藝術周

一年一度的東京藝術周(Art Week Tokyo)在活動期間(11月2至5日)免費提供接駁巴士,貫通50間藝術機構及藝廊,並能以優惠價參觀參展藝術館和免費參觀參展藝廊

詳情:bit.ly/44nM1rZ

文:吳騫桐、嚴嘉栢

編輯:劉子斌、林曉慧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一場show一次旅行]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