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除了騰訊的未來辦公室「雲樓」外,想欣賞中國建築師馬岩松的創意,也可來到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展覽「馬岩松:流動的大地」正展出MAD建築事務所52個建築及藝術作品。MAD由馬岩松創立,曾設計中外多個大、小型得獎建築。其中的中國建築,把這片土地「地大物博」的特質具現化出來。馬岩松不喜歡重複的建築,過去參與設計的數十個作品上,各自融合城市的個性。他用多變的風格,像遊戲SimCity般按自己的世界觀來起樓;這當是建築師的夢想境界。
由MAD設計、2015年建成的哈爾濱大劇院,整個項目佔地面積約有9個半維多利亞公園般大,圓滑無棱角的設計,讓它看似城市裏的雪山,跟每年有一半時間為雪季的哈爾濱融為一體;在中國竹鄉安吉,MAD為當地設計「兩山」未來科技城文化藝術中心,屋頂以竹葉為概念,預計2025年建成。
策展團隊指出,MAD的建築設計,旨在回應高密度城市中,人們的精神和情感需求。雖然曾設計不少高聳和廣大的建築,但它的目標不在大小,而是把對自然的嚮往和東方思想融合在具未來感的建築裏。根據事務所資料,未來5年還有逾10個建築項目待落成。
向觀眾提問「深圳還需什麼」
展覽分成4個章節,首章「對話」是MAD內超過300個建築師或前員工的提問;問題投射和列印在幕牆和圓桌上,邀請觀眾到場後,寫下自己的看法。馬岩松坐在展廳的圓桌上告訴記者,他理想中的建築應該是「多元的,能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就像這張桌子一樣,誰都可以寫下回答」。
建築師的提問,有的是開放題,如建築跟環境、社會、技術、創意和文化的關係;另一些是選擇題:深圳還需要什麼?更多的房子,還是更多的公園?深圳是一座「現代」的城市,還是一座「現實」的城市?觀眾的回答毫不客氣,例如建築師Alessandro Fisalli問深圳「有什麼文化特質和傳承需要被保留,並融合至現代建築當中」,有人便寫下「金石疊山、開挖土機」;看來MAD對當代都市的願景,離中國百姓仍有一段距離。
四合院變身幼兒園 屋頂任跑
在第二章「進程」,有19個MAD的實踐里程碑,展出的建築作品包括加拿大Absolute World Towers(夢露大廈)。它以連續的水平陽台圍繞整棟建築,整棟樓沒有強調高度的垂直線條,回應日益膨脹的城市需求,喚醒人們對自然的感受。在北京的樂成四合院幼兒園,MAD把四合院變為校園一部分,暖色調、起伏的屋頂則讓學童可以盡情奔跑。
對於MAD的建築師,建築不止關於牆和地面等實體;更強調營造的氛圍和感知,只有具文化個性的建築才是「真實」。在第三章「感覺即真實」中,展品是MAD和馬岩松的藝術創作。MAD在2018年受「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邀請,改造清津峽溪谷隧道為「光之隧道」。山水景色透過水和鏡面,在拱形牆壁上折射成隨自然變化的景象。
「行星」控訴千篇一律中國城
這間建築事務所也很怕悶,曾在2008年創作概念藝術裝置「超級明星—移動中國城」,控訴各地千篇一律的中國城。MAD說這顆佈滿尖刺的「行星」中有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工農業,不重複建造昂貴建築,是不妥協的新型社會願景。
馬岩松說,他既想建築有藝術感,但也要回應現實社會需求。展覽第四章「狂想」中的抽象建築,是回應兩種需要的極致狀態。馬岩松就911後重建世貿中心提案「浮游之島」,有別當時建造更高大建築的風氣,他提出一個讓大眾和社會從爭奪中解脫、在空中展開的高架建築,其中可以是戲院、餐廳等休閒設施,其上則是一個庭院;在繁榮的都市中提出另一種人文的可能。
「馬岩松:流動的大地」展覽
日期:即日至12月17日(周一休館)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6:00
地址: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
一層綜合展廳、A1展廳、B1展廳
票價:68人民幣(單人票)
深圳旅行目的地
觀賞過MAD的未來主義建築後,不妨觀察所在展館設計,以及其他深圳建築地標,新、舊和改建而成的空間,是改革開放至今的印記。
① 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
「馬岩松:流動的大地」所在的展館建築,由「解構主義急先鋒」奧地利藍天組事務所設計,以大量傾斜、扭曲、旋轉等流線結構,把建築定位為快速發展城市中的動態場所。
地址:福田區市民中心廣場(少年宮站旁)
② OCAT-B10
位於華僑城工業區的當代藝術中心,由磁碟工廠改建而成。3層建築除了展廳,還有咖啡廳、藝術教育空間、圖書館和頂層的露天空間。高層灰色牆壁上有鏤空的「OCAT」標誌,建築跟附近同為灰白色調的大廈對比下,多了一份前衛感覺。
地址:南山區華僑城恩平街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北區B10棟
③ 燕晗高地
由華僑城的廢棄建築改建而成。改建後為集展覽、實驗劇場和文藝辦公室、工作室於一身的空間;亮白色和大塊玻璃牆的建築,跟周邊的舊工業園區融為一體。4樓的404空間曾策展不少先鋒藝術展覽,包括今年5月引起熱議並煞停的「我們是最後一代」。
地址:南山區華僑城創意園香山村6棟
④ 地王大廈
深圳2011年前最高的建築,在太陽照射下呈藍色的外牆,是上世紀末中國建築的特色,跟近年顯現銀色的玻璃建築有明顯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