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黑沙、長腿動物「隱秘絮語」 換角度認識澳門

文章日期:2025年04月11日

【明報專訊】往澳門參加策展人林小雯與常嬋為「蓮花藝術空間」開幕策展的展覽「隱秘的絮語」前,記者到了書店「边度有書」觀摩澳門出版書籍;店員對香港媒體關注澳門藝術驚訝,探問「其實香港人是不是不太在乎澳門」?記者迴避了代表750萬港人答話,但在心中留着這條問題。直至在展覽中看到攝影師黃霐雴(Rusty Fox)拍攝澳門黑沙海灘的照片,反覆詢問黑沙在哪區?南邊?得不到答案,才發現對澳門了解之少。而論在乎,不如先認識。

紀實攝影 思考自然與人工廢物關係

小雯說澳門人一般不會把黑沙海灘的位置稱呼為「南邊」。澳門特區由澳門半島、氹仔、路氹及路環4個「區域」所組成,行政劃分為多個「堂區」;觀乎地圖方位,黑沙海灘在南邊,但亦屬堂區「路環」範圍。在當地人習慣中,少為此海灘分南劃北,會說是在「路環」那邊。

黑沙海灘的沙是黑色的,卻又不似香港屯門南龍鼓灘黃沙中漸增的黑沙般,後者乃「海灘缺氧層」外露所致。黑沙海灘是澳門八景之一,黑沙來自次生礦海綠石,被海浪長年冲刷帶到岸邊——黑才是原本的形態。

Rusty Fox在海邊以閃光燈拍攝Dark Specimen系列,解釋黑沙會吸收掉閃光燈的光,但沙灘上後來人工添加的黃沙,與人類留下的廢物,則會反光。近年黑沙海灘水土流失,當局為免旅遊景點消失,以黃色新沙補充,幾年過去,黑沙看起來比新沙要少。

喜歡紀實攝影的他,旅居英國生活及留學11年,曾在英國從事動物標本攝影。他說自己對無機物和人類之間的關係感興趣。香港龍鼓灘受堆填區和淤泥焚化爐等厭惡的設施包圍;澳門黑沙海灘上,讓人反胃的無機物包括煙頭、香檳瓶蓋、膠袋、即棄餐具和紙巾。習慣用小書呈現不尋常的日常,或日常中不尋常的他,參與展覽,還是少有機會的嘗試。

澳門與香港的關係微妙,同說廣東話,澳門人口音卻顯得自在鬆弛(不似香港的緊繃)。Rusty的鏡頭下不少光影記錄的雖然是澳門,但他笑指自己經常往返港澳——與不少澳門藝術圈好友一樣。疫情間,他開始拍攝形狀像人體的樹木,在局促社會情勢中自娛,作品以Nocturnal為主題,也在此次展覽展出;他曾在2023年接受《明報》的《星期日生活》「圖文城市」採訪,談及此主題的攝影書,他發現澳門買不到周日的《明報》報紙,兩地還是有一點差異。

蝕刻版畫創作變異動物 探索欲望衝突

啟發雙人展中另一名藝術家黃穎祥的地點,是位於「花地瑪堂區」的澳門屠宰場,在澳門較北面。黃穎祥曾參與第60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澳門展區「佐貝伊德之上」,與策展人常嬋合作,以裝置為媒介,展出虛構世界設定中,變異的羊、兔等動物和身處的末世景象。這些作品正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展出,黃早期的作品,則可在蓮花藝術空間看到。

黃穎祥是首屆澳門版畫三年展中最年輕的入選者,他師從澳門版畫家王禎寶,亦曾獲澳門文化局獎學金到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學藝。畢業後,黃曾在澳門屠宰場對面的設計公司工作。常嬋說,他受貨車運送食用動物的景象影響,把生物加入創作中,一改從前強調空間和幾何的創作。黃穎祥在蓮花藝術空間展出的Catch It Outside系列是蝕刻版畫:於金屬板上雕刻,再用強酸腐蝕,製成凹版,最後用油墨印刷成畫。畫面逼真卻非真實,而是他用電腦繪製;他形容作品展現潛意識中的欲望與內在衝突。

黃穎祥筆下的作品氣氛詭異,卻不一定恐怖或淒慘。他說自己沒因為觀察屠宰場的經驗,變為素食者,創作動物圖案和裝置,僅僅為探索當牲畜四肢長得更長後,會否仍然能吃草?問題未有答案。因伴侶在港,定居香港的他,仍為澳門公司效力,遙距從事設計工作。

策展人:澳門藝術家缺展示機會

策展的小雯是蓮花藝術空間總監。她說在澳門做創作是不容易的事,除了難維持生計,也缺乏畫廊和團體為藝術家推廣。故這個藝術空間的首展,便為兩名青年藝術家策展,希望藉香港藝術三月的餘韻,吸引遊客藏家來臨。她和常嬋都認為,澳門不缺乏出色藝術家,但展示的機會不多,往往要到海外發展。

在澳門建立自己視覺藝術生態時,蓮花藝術空間所屬的蓮花國際藝術交流協會,計劃年內邀請兩名藝術家前往紐約和倫敦,展示創作與交流。小雯期待將本地藝術聯繫國際,再回頭推動文旅與商業,並透露下一個展覽是關於數字藝術及裝置。港人對澳門的印象,可以不止於豬扒包和賭場嗎?外港碼頭下船後,走12分鐘路,試試從澳門人角度看這城市。

蓮花藝術空間開幕展覽

「隱秘的絮語——黃穎祥、黃霐雴雙人展」

日期:即日至4月30日

時間:周二至日,中午12:00至晚上7:00

地址:澳門漁人碼頭勵宮酒店地下H舖

文:梁景鴻

設計:賴雋旼

編輯:梁曉菲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一場show一次旅行]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