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914年6月28日,在薩拉熱窩,青年向奧匈帝國王儲射出的子彈,將第一塊多米諾骨牌推倒——帝國動蕩、一戰風雲自此湧起。那年,戰火尚未燒到身處維也納的年輕畫家席勒(Egon Schiele)身旁,他與來自中產家庭的少女Edith Harms相識,並於次年步入婚姻。
未幾,戰火蔓延,婚後第3天席勒便被軍隊徵召。之後的兩年時間,陪伴Edith的只有席勒留下的素描本——「帶着這本書真是個好主意,我從書寫中得到很多安慰……我不會將這本書稱作日記,它是一本慰藉之書」。此刻,這本寫滿孤獨與思念的「慰藉之書」,正同席勒生命最後4年的畫作一起,靜靜躺在維也納列奧波多博物館(Leopold Museum)裏。
「我們最初的計劃是以席勒與妻子Edith的日記為中心……然而,展覽的範圍逐漸擴大,涵蓋了席勒生前最後階段(1914至1918年)的所有作品」,展覽聯合策展人Jane Kallir說。這本由席勒夫婦共同書寫的日記,實在不算厚——1917年,席勒離開軍隊,回到維也納,回到妻子身邊,專心繪畫,但命運的車輪仍將他們重重輾過——1918年流感大流行,那年秋天,席勒與已有6個月身孕的妻子相繼離世,「慰藉之書」還未寫完,兩人的故事也戛然而止。
後世提起席勒,總帶着幾分惋惜——28歲便早逝,卻成為早期「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的代表人物。如若可以延長生命,他會否取得更高的藝術成就?至於席勒的畫作,則總被冠上「性感」甚至「色情」的標籤——與模特兒情人的曖昧關係,曾因在公共場合展示色情圖像被囚,還有畫中那些赤裸的身體……「通過展覽,我希望人們能全面思考席勒,而不僅僅視之為『少年天才』。他的早期作品,確實受到青春期與外界關注的影響,但伴隨成長,作品也在不斷發生變化。」Jane Kallir說,展覽聚焦席勒生命最後4年,因為「席勒的道路,反映了我們所有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過程」,開頭重要,結尾也重要。
「變形」自畫像 告別青少年的自我
生命的最後4年,席勒畫了些什麼?Jane Kallir提到一幅自畫像Transfiguration(The Blind II)。Transfiguration,變形,畫中兩人肢體扭曲、表情破碎,一人站在地面,似乎更為穩定,另一人則飄浮在空中。兩人——其實都是席勒——背景凌亂而瑣碎,若用表現主義去解讀,大概可以反映出畫家內心的混亂。Jane Kallir解釋,這幅自畫像創作於席勒決定與Edith結婚的時期,「可以解讀為進入成年的隱喻:席勒自此告別青少年的自我,試圖擴大對世界的理解」。Jane Kallir還看到席勒的「自我對峙」:與舊情人的分離、與妻子的婚姻、世界大戰給生活帶來的改變,「令他不得不適應全新的環境和角色」。
決定結婚後,席勒不再畫情人,而是畫妻子。然而,藝術家愛的是畫中那人,還是繪畫本身?展覽中,有席勒為Edith畫下的多幅肖像,Jane Kallir提到其中一幅繪於1915年的Edith Schiele in a Striped Dress, Seated,畫中的Edith穿著條紋裙和綠色外套,望向一旁的眼神中似乎有種說不出的情緒。Jane Kallir說,那或許是哀傷。出生於中產家庭的 Edith,在家人保護的環境中成長,卻在與席勒結婚後陷入長期的孤獨,「儘管對席勒充滿愛,但Edith很快意識到,席勒對藝術使命的追求超過了對她的愛」。在Jane Kallir眼中,Edith的哀傷縈繞在席勒為她畫的每一幅肖像中,敏感的席勒捕捉到妻子的情緒,並用感性的手法,將這種哀傷凝結在畫中,「這讓席勒的藝術變得更具同理心,也推動了他從1916年起成為成功的肖像畫家」。
平衡寫實與象徵能力
作為肖像畫家,席勒畫自己、畫妻子,也畫身邊的朋友和其他藝術家。展覽中,有他生命最後階段為奧地利畫家Albert Paris von Gütersloh繪下的肖像。畫中的Albert 坐在一片如火海般的背景中,眉頭皺起,兩手像在空中揮舞。Jane Kallir解釋,席勒生命晚期的作品變得更為寫實,但又呈現出典型的表現主義特徵,「例如這幅畫中狂野的厚塗與鮮明的色彩……展現了他平衡寫實與象徵的能力,並暗示着如果他沒有去世,未來可能會走向何方」。
給Albert的肖像,是席勒人生最後的作品之一。之後不久,他便在病痛中結束了短暫的生命,為世界留下了作品、遺憾、未完成的神秘,還有眾多自畫像中那個睥睨的眼神;同年,一戰結束,奧匈帝國解體。遙想1909年,席勒離開了學院,聯同眾多反叛主流的學生一起創辦Neukunstgruppe(新藝術組織)。他在組織宣言中寫到:「藝術家透過作品展現人生中某個時期的部分經歷;藝術家生命中的一次重大經歷,標誌着一個新時期的開始。」讀來似是一語成讖。
CHANGING TIMES: Egon Schiele's Last Years: 1914 -1918
日期:即日至7月13日(逢周二休館)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6:00
地點:列奧波多博物館(Museumsplatz 1, 1070 W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