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養兒童:關愛寄養孩子 分享溫暖的家

文章日期:2020年02月11日

【明報專訊】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相信在今個農曆新年,不少爸媽的最大願望就是一家平安,可是人生豈會順風順水,如果家庭遭逢巨變,剎那間未必能照顧子女,孩子又該何去何從?幸好社會不乏有心人,全職媽媽鄧家怡便是其中之一,她願意開放自己的家,讓外面的孩子住進來,短期照顧他們,陪伴他們渡過難關,發揚關愛。

文:許朝茵

鄧家怡(Carrie)本身育有3歲多的兒子謙謙,約2年前她轉為全職媽媽,不久後更成為寄養媽媽,主要為那些因突發或緊急事故而未能得到父母照顧的兒童,提供即時及短期的照顧服務。孩子入住時間不多於6星期,之後便會被安排回到父母身邊,或獲其他長期住宿安排。現時Carrie家中4歲的輝仔(化名),便是她照顧的第4個寄養孩子,輝仔入住了Carrie的家約2星期。

有「衣食」易親近人

訪問當日,記者相約Carrie和2名小朋友一起到公園玩耍,而腹大便便的她原來正懷有第二胎,「一拖三」前來。記者和謙謙、輝仔打招呼,輝仔即熱情走到我面前,嚷着要玩這玩那,之後更在公園內興奮地跑來跑去。我跟着他後頭跑了一會,便說了句「不如我抱你吧!」輝仔聽到後便立即停下來,企定定,張開雙手,等待我的擁抱,當我抱起他後,便乖乖在我懷中安靜下來,不再嚷着玩遊戲。

記者興奮地向Carrie分享輝仔讓初相識的陌生人抱起來這件事,她聽罷卻不覺出奇,更說不少寄養孩子樂意接受陌生人的擁抱。「可能他們自細缺乏關注,如果有人肯和他們玩或抱他們,寄養孩子會開心地接受。」

背景不同性格有異

寄養孩子不單易親近人,普遍更非常有「衣食」,吃飯時會乖乖吃清食物。「通常他們知道開飯時,會即時跑來吃,除非碰到非常討厭的食物,否則一定吃清光,而且吃得好急,好像怕下一餐無得吃,這時我會安慰他們慢慢吃。」看到這個情景,Carrie不諱言感覺有點心酸,尤其是現今的孩子大多不愁衣食,但社會上仍有小孩子擔心有沒有下一餐。

然而,Carrie表示每個寄養孩子背景不同,性格也有分別,有些孩子性格較溫順,易湊易養;但有些剛好相反,隨時觸動她的情緒。「之前有個寄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高,常說不出自己要求,於是便在家中搞破壞,試過有次把玩具扔出窗口,引我們注意。」這個孩子有好幾次令她激氣不已,唯有向自己說可能因為家庭背景因素,這孩子想要更多關注才會做出這些行為,她說待自己心情平復一點後,再慢慢跟他溝通說教。

讓孩子感到有人關愛

可是無論多寵愛寄養孩子,作為短期寄養媽媽,大家始終有離別的一天,而且孩子仍年幼,日後可能忘記在寄養家庭的日子。想到這些,旁人可能覺得唏噓,但Carrie輕鬆說:「寄養孩子日後可能忘了我,但沒所謂,我只希望當孩子在家庭遇到困難時,仍為他們提供安穩的家庭生活,讓他們感到有人愛惜、有人照顧。同時,我也當作是預演謙謙離開我的一刻,提早體會『放手』,因為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成人,離開我們。」

成年人或許較易控制自己情緒,但謙謙只得3歲多,對於離別總有些傷感吧?「由當寄養媽媽開始,我已向謙謙解釋,寄養孩子的父母出現問題,暫時照顧不到他們,需要到我們家暫住。離別時,我也會向兒子解釋有另一個姨姨的家更適合照顧他們,我們應該一起祝福他們,日後能有更好的成長環境。」她又說,為人父母,不是要孩子在無風無浪中成長,正如謙謙日後在幼稚園畢業,部分好朋友也未必可以經常見面。

Carrie婚前一直積極做義工,如為孩子舉行遊戲工作坊,讓他們發揮創意,又因經常接觸不同階層的小孩,留意到他們因為欠缺家庭的關愛,故渴望獲得別人的認同及關注,從而衍生各種情緒或行為問題。她相信要解決這些孩子的問題,可從根源入手,給他們足夠的愛、關注及教養,因而促使她投身寄養服務,「每個孩子也需要有健康的家,寄養孩子也一樣,所以我開放自己的家,提供關愛給這些有需要的孩子」。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0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