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補習成風,補習導師被神化,反觀學校教師工作繁忙,未必兼顧到行政與教學,令不少學生認為補習導師比學校教師更能滿足自己需要。筆者以問卷調查477名在大型補習社補習的高中生,並與當中64人做小組訪談。研究顯示,學生認為補習導師在多方面都比學校教師優勝,包括教授考試技巧,還有增強學生考試信心、學習動機、自學能力及學習興趣。但分析顯示學生的看法,或受到各種被扭曲的社會和教育氣氛所影響。
備試為本 vs. 全人發展
學生皆認為補習導師比學校教師更有效地幫助他們備試。有學生說明補習導師會分析舊試卷及試後報告以了解考試出題趨勢,並將焦點放在常見試題,學校教師則會覆蓋課程的大部分範圍;亦有學生表示補習導師「非常善於概括要點」,並能「將所有要點整合成一份筆記」,學校教師的教學則「零散而沒有系統以令學生能夠容易跟隨」。由於學校教師的使命是培育學生「全人發展」,這限制了他們不能只為學生準備考試。相反,補習社目標就是備試,導師能專注幫助學生準備公開考試。因此在功利主義的角度下,學校教師比導師更難取悅學生。
有些學生認為補習導師比學校教師的教學更專業、知識更淵博、更可信,因為補習導師在廣告推廣自己的能力,但學校教師不會。有補習導師更以自己曾任考評局評分員或考官作招徠,並顯示自己有多少個學生在公開考試中獲得佳績。學生就如顧客,選擇補習導師如商品。這種消費者心態令學生認為補習教材要付費,不使用便是浪費;相反學校教師提供的免費教材和功課,則被認為不怎有效甚至是負擔。
補習導師滿足學生心理需求
學生整體上較喜歡補習導師的教學模式,因為學校教師的教學強硬,就如「不及格就要見家長」;導師則使用軟性的方式,就如「你要努力學習,否則明年又要再見到我」。對於一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他們非常需要與能夠鼓勵他們的人建立聯繫。補習導師做到這一點,令其軟性模式與學校教師責罵學生的硬性做法形成鮮明對比。而且,學生使用補習導師教授的技巧後看到成績改善,成就感會增強。因此,補習教師似乎更能滿足學生的即時心理需求。
建議家長和學生評價補習導師和學校教師時,能考慮全人發展的教育目標和學校課程的宗旨,而非只比較誰能夠滿足學生的考試和心理需要。另外,學校應給與教師更多空間和支援,讓教師進一步與學生建立互信關係,並更深入了解學生在課堂上及課後學習情况,從而提升學校教育質素。
文:容煒灝(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
http://www.facebook.com/FEHD.EdU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