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看到朋友在facebook分享一段影片,是已經長大了的子女和已經老去了的父母,依照着小時候一起拍過的照片擺pose重拍,說不出有多甜蜜溫馨。不禁又要問一句,是不是外國的家庭,才能夠培育培養出如此親密的關係,有這種不限年齡的親密互動?不問猶自可,愈問愈傷心,當父母教育子女的責任及角色,全部外判給家傭學校及補習教師的時候;當整個童年充斥的都是返學讀書考試測驗興趣班的回憶的時候,還有什麼快樂溫馨時光可以回憶?真正情何以堪!
疫情嚴峻留在家中工作,不斷上網蒐集資料,希望解開為什麼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會造成那麼大的影響,甚至足以影響一生的謎團。皇天不負有心人,急不及待和大家分享,一起參考,一同學習,才是真正的為子女好。
先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根據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研究,人的生理需求如肚餓是與生俱來,當生理需求得到滿足後,內心就會逐步渴求其他需要,例如愛。孩子對父母有愛的渴望,同樣亦對父母有必然的依賴。這就是為什麼原生家庭對子女造成的影響力之大,足以影響一生。
「為你好」之名 情緒勒索綁架
但在今日父母以愛之名打着「為你好」的旗號,所謂愛其實是情緒勒索綁架,明明每個孩子都獨一無二,與生俱來就是一個獨立個體,卻在成長中被迫替父母補償自己成長時的遺憾和缺失,承擔太多本該屬於父母自己的痛苦和責任。當愈來愈多年輕人出現心理問題,甚至連幼稚園學生都需要尋求精神科醫生治療時,父母非但沒有正視,反而理直氣壯把現象歸咎年輕人正處於反叛的青年期。這種家庭關係種種的不幸,不斷循環,不斷傷害,造成了幾多人一生的悲劇,社會上多少慘劇?
不愉快童年 內藏辛酸悲哀
據說海明威在一次訪問中被問及:「一個作家最好的早期訓練是什麼?」他的答案竟然是:「不愉快的童年。」這個答案內藏了多少辛酸悲哀?
內地心理諮詢師瑞敏說得好:「父母的格局,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模式,要麼成為孩子的軟肋,要麼成為孩子人生格局的邊界。如果你的父母給了你某種軟肋,正視它,逾越它,會是你心靈的成長,傷痕的療癒,同時也會避免把這個軟肋帶給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格局,是孩子人生的邊界,如果你曾經被這個邊界所禁錮,面對它,突破它,會是你被剪掉的翅膀的再生,格局的提升,同時也會讓你不再去用同樣的格局去禁錮自己的孩子。而無論我們擁有如何的原生家庭,都要努力讓我們給孩子的原生家庭,成為孩子的鎧甲,而不是軟肋,為孩子提供堅強,無條件的支持,而不是限制。」
瑞敏的說法,和我教育大小T的方針做法同出一轍,所以我送他們兩個一對翼,I'm the wind beneath their wings,助他們振翅高飛,實現理想,追隨夢想,活出他們自己的意義和精彩。
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可以是正面積極的樂觀的,父母們,一切只看你們的了!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9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