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教:與孩子同探索「超自然」事物

文章日期:2020年06月30日

【明報專訊】正向心理學大師Barbara Fredrickson提出的「擴展與建構理論」,認為正面情緒可以「擴展」孩子想做的事,從而「建構」孩子的知識和技巧。「有趣」(interest)是十大正面情緒的其中一種。感到「有趣」的孩子,會主動探索身邊的世界,嘗試理解背後的原理。由於孩子在探索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逐步發現真相,所以會學得更深入、記得更持久。作為家長,我們又能否為孩子展現新奇事物,刺激孩子的興趣,幫助孩子主動探索呢?

培養家中「科學家」

美國心理學家Aimee Stahl和Lisa Feigenson以實驗形式,探討新奇事物對幼兒學習的影響。他們把100個1歲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看「超自然」的動畫片段(如:玩具車穿越牆壁或懸浮在半空),另一組則看和自然定律相符的動畫片段(如:玩具車受牆壁所阻而停下或從架上跌下來)。研究人員觀察幼兒在看動畫後的遊戲行為,發現看「超自然」動畫片段的幼兒,在沒有成人的鼓勵下,都會在芸芸玩具中,特別關注剛剛在動畫中出現過的玩具車,更會嘗試把玩具車撞向牆壁,或拿起玩具車從半空放下,儼如科學家一樣,探索玩具車是否真的可以穿超牆壁或懸浮半空;至於觀看和自然定律相符的動畫片段的幼兒呢?他們很快就受其他玩具吸引,亦較少出現上述的探索行為。

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對孩子來說都是新奇的「超自然」現象:磁鐵可以吸起萬字夾,靜電可以吸起碎紙,水的張力可以移動牙籤,黃色顏料加上藍色顏料會變成綠色顏料,含羞草被觸摸會收起葉子,變色龍會隨環境而變色,毛毛蟲會慢慢變成蝴蝶,下雨過後會出現彩虹。家長可以從這些新奇事物出發,刺激孩子對四周的人、物和事的興趣,並和孩子一起探索背後的原理,幫助孩子成為家裏的「科學家」﹗

如何支持孩子探索新奇

事物?收看Take a SIP(Science Informed Parenting)家庭教育短片系列《千奇百「趣」》:

https://youtu.be/_5UORII-9aY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專家執筆,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http://www.facebook.com/eduhkccfs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0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