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疫情下的幼兒STEM活動

文章日期:2020年07月28日

【明報專訊】兒子就讀幼稚園中班,剛剛好4歲半,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這大半年來一直停課。和許多同齡的孩子一樣,現在正正是他腦部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對於身邊的物件和發生的事情都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會經常發問,還會運用簡單的邏輯推理去找出事情是怎樣發生和運作的,而且每當學習到新的知識都會主動發問、舉一反三。例如兒子很喜歡吃雪糕,吃完雪糕便會把包裝紙丟進垃圾桶;當有一次他路過鄰居門口看見垃圾桶裏有雪糕包裝紙,他便一邊嚥口水,一邊小手拉着我們去「推論」那鄰居可能吃過雪糕。

儘管疫情嚴峻,但停課不停學。假使疫情能在暑期受控,但孩子最快也要等到9月才能上學去,作為家長,最頭痛的,是如何把握這段寶貴的時間,繼續幫助小朋友學習新事物,好讓孩子在疫情之下,也能度過一個充實的暑假。

生活點滴 看魚蝦學STEM

近年,STEM教育(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及Mathematics數學)漸漸成為一個潮流,為了充分培育和發展新一代的潛能,不少幼稚園也在積極推行STEM教育。但如今孩子沒得上學,他們的學習怎麼辦?

事實上,學習的經歷是可以來自多方面的。例如在疫情相對穩定的前幾個周末,我們和兒子便組織了一個家庭活動,大家戴好口罩,做足防護,去了一個人流較少的海邊。當三口子正在海邊快樂地散步時,突然兒子驚叫一聲,問:「這是什麼?」我們轉身一看,便回答:「這是一隻蝦!」蝦的身上有黑色條紋,可能是明蝦,不久之後我們又看到一群小魚,兒子十分興奮,他沒有預計到能看到這麼多小動物。我們夫妻見狀當然不會錯失這機會,便向他解釋蝦和魚都是在水中生活的一種動物,然後跟他一起觀察、引導他辨別蝦和魚有何不同特徵。他眼珠滴溜兒亂轉,說:「蝦兒有殼,但魚兒沒有。」於是我們順藤摸瓜地告訴他什麼叫外骨骼動物,又什麼叫內骨骼動物,以至它們兩者的優、缺點。

本來平平無奇地遇見一隻小蝦、幾條魚兒的一件小事,隨即變成了一節學習內、外骨骼的STEM戶外體驗課。其實只要花點心思和把握好機會,任何生活上的瑣碎事其實都可以成為小朋友最有趣的學習活動。

文:甲蟲爸媽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4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