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別不童:家長「放手」 助發掘興趣 跆拳小子踢走聽障不幸

文章日期:2020年08月11日

【明報專訊】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但若不幸地,子女天生聽障,為人父母如何面對?有家長選擇逃避,冷淡看待;有爸媽則溺愛孩子,彌補小人兒的不幸;亦有人積極尋找出路。一個聽障孩子的爸爸,經歷過以上所有的心路歷程,雖然路途顛簸,但最終讓兒子找到方向。或許他的故事,可帶給同路人一些啟示。

文︰許朝茵

人稱「柏醇爸爸」的李兆光,11歲的獨生兒子柏醇,於出生翌日在聽力普測中確診雙耳嚴重聽障,須永久佩戴助聽器。之後柏醇在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簡稱:聾福會)的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以及轄下的白普理幼兒中心,接受學前教育及各種訓練。他現在於主流小學讀五年級,並定期參加聾福會將軍澳綜合服務中心舉辦的補習及興趣班。

記者在第三波疫情來襲前,到聾福會和柏醇一家見面。採訪前,已收到該會職員的提示,指柏醇性格較內向,對陌生人或會較冷淡,表現慢熱,未必可回答問題。不過,甫見面,柏醇笑容滿面,更主動向記者揮手打招呼,親切友善,絕對是意料之外。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家長資源中心中心主任(註冊社工)文佩施笑稱,這天柏醇和父母一起來做義工,幫忙製作中心所需的用品,或許做得很開心,所以表現較熱情,連帶在採訪拍照時,也懂得在鏡頭前擺甫士,一點也不羞澀。

爸媽曾溺愛 兒子內向沒自信

李兆光指出,以往兒子的確很內向、被動及沒自信,做事欠堅持和依賴父母。「他天生有嚴重聽障,我們身為父母覺得好像虧欠了他,因而加倍照顧和遷就他,甚至變成溺愛,不自覺讓他留在『舒適區』,慢慢令他有這些性格。」文佩施解釋,父母過度照顧及保護,反而令孩子認為自己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不在旁即顯得徬徨無助。因此,想提升孩子自信,首要是家長先「放手」,「我鼓勵柏醇爸媽不要再幫兒子做事,應教他去做,過程中要讚賞孩子的努力」。

跆拳培養忍耐、積極、堅持

柏醇爸媽一方面逐漸「放手」,機構一方面助柏醇發掘興趣。對柏醇來說,最大的轉捩點,是學習跆拳道。當時聾福會舉行跆拳道興趣班,文佩施認為,跆拳道是一種堅毅刻苦的運動,可讓柏醇學到忍耐、積極及堅持有決心,因而提議他報名。

要認真學習跆拳道,並非輕鬆事,需要定時練習及伸展肌肉,偶然柏醇練得疲累辛苦,爸爸看在眼內,也感心痛。但當看見兒子漸漸變得堅強自信時,則倍感安慰。李兆光指出,起初柏醇學習跆拳道時,每個動作都要教練點頭示意正確,才有信心繼續,後來他逐漸上手,愈做愈好,導師也讓他擔任大師兄的角色,不時帶領師弟做熱身等,令他知道自己有一定的能力。「柏醇在堂上每個動作都是靠自己控制,再不能如以往般,依賴父母幫忙,慢慢懂得自己去解決問題,自理能力也提升了,就連日常做功課也會自動自覺去做。」

故事以外,還有一段小插曲。話說,柏醇年幼時,爸爸對他的聽障感到很徬徨,不知如何面對。有一晚,李兆光在電視無意中看到一個港台節目,內容是講述一對聽障父子,在節目中,那名父親提及要接納兒子這句說話,對李兆光猶如當頭棒喝,最後受到節目啟發,不單接受兒子的缺陷,更努力為柏醇尋找支援,讓他早日接受言語治療。

後來,李兆光知道,如今兒子的跆拳道導師Ben sir,正是當日港台節目中的聽障兒子何念澄!「真的喜出望外,更希望借Ben sir的成功,鼓勵柏醇努力克服各種挑戰。」同時,為了和兒子同行,寡言的李兆光更積極走在社會前線,為聽障孩子爭取權益,並成為關注聽障學生權益會的委員,和兒子一起積極面對人生。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6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