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的天空:疫情逆境之胡思亂想

文章日期:2020年08月11日

【明報專訊】疫情進入第三波,多日新增本地個案破百,生果檔阿叔話:「唉!𠵱家要打逆境波……」我無言,心忖:何止逆境?簡直是困境。一邊付款,一邊惆悵,9月應如何應對新學年呢?口罩下的暑假怎麼也不算是暑假吧?本來這段時間應該逃走外遊充電去(很有同感吧),面對如斯罕見瘟疫,莫奈何,只好胡思亂想未來的學校教育。

亂想之1:教育大變身,人人均以自身喜好和能力選讀自己愛上的科目,內容包羅萬有。曾經有一個四年級學生告訴我,想深入研究埃及金字塔,然而現時課程滿足不了他的求知慾,只好課餘四出蒐集資料;也有一個一年級小女孩,每天下課後有閒時就會創作連環圖畫,是有故事有情節有人物的「作品」。學校生活是她畫作的故事內容,再加入天馬行空的情節,我想如果正規課程也有漫畫或者編劇訓練就好了!

學習過程中沒有人不及格

亂想之2:未來學生同時要上必修課(基礎科目)及選修科。學生人人自訂學習進度,學校變成「實體顧問資源中心」,教師就像理財顧問或經理人,按照學生的個別情况給予專業意見,評估實際學習進度、大環境數據等等;總之,一旦學生認定有興趣想掌握的知識或技能,「顧問」就提供方案,兼且度身訂做,並會按時給予提示及支援。最重要是,學習過程中沒有人會不及格(沒有loser),也沒有次第之分,有的只是達成自訂目標與否,自己判斷個人的學習成果。

學習體驗 有求才有供

亂想之3:學校並無所謂等級之分(根本從來也沒有),實體校舍與虛擬課室比比皆是;由於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校主要提供學習過程體驗,有求才有供,因此學校的角色實乃學習經驗/平台的供應者而已。另外必修科大致分3部分,除卻語文數理外,還有同等比重的體藝訓練暨自我成長課,此外就是地球環境修復。同學必須有高度覺醒意識,對己對人對環境皆能兼顧,發展一己之時,亦能顧及同儕,並以大環境為依歸,同一天空下,無分彼此,資源共享,世界大同(一笑)。

遊魂至此,驟然頓覺胡思與亂想不切實際,老友卻說空想實乃疫症的板藍根,無論外境如何,放空一會,苦中作樂,清熱解毒;在確診個案沒完沒了之時,在口罩跟身與保持社交距離之際,以胡言、幻想與冀望,捻塑未來。

文:楊永明(保良局陳守仁小學校長)

作者簡介:擔任管理工作超過廿五年。認為孩子的發展有着無限可能,透過不同的互動經歷與自我追尋,就能找到幸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6期]

相關字詞﹕名人KOL 楊永明 永明的天空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